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的探讨

刘丽清张燕

刘丽清张燕(榆社县人民医院检验科031800)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以便制定应对措施。所有血液标本都是在由我院护士采集之后,通过护理人员将我们需要的检验样本进行采集、送检[1]。方法:通过对标本进行查对验收,并通过观察标本外观、检测分析、复查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结论:通过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和判定,从而确保规范标本的采集行为,并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收集判定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345-02

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基础上,标本方可合格,才能确保医疗治疗的准确性[2]。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由于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的情况屡见不鲜。结合多年的检验工作实践,谈谈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0年1月以来,我院临床检验室所收到住院患者的各类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

1.2方法:检验者按有关收取标本的规定对检验标本进行查对验收,并通过观察标本外观、检测分析、复查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

2结果

共对2010年1月以来血液标本1100份进行分析,不合格标本42份,占3.8%。尿液标本896份,不合格标本26份,占2.9%。粪便标本2010份,不合格标本60份,占2.9%。胸腹水、脑脊液标本63份,不合格标本4份,占6.3%。

3讨论

3.1分析

3.1.1药物干扰:由于药物分解有其固定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条件。所以,口服药物会使检测条件发生改变,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排除药物干扰,临床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时,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时间、种类以及用药量,尽量规避药物干扰。

3.1.2标本采集不规范:出现此类问题,哪怕检验仪器再先进,检验技术再好,其检验结果也是错误的。正常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在患者输液的同侧肢体抽血,甚至从输液管中取“血”,导致标本采集混杂大量输液体,从而严重影响检验结果;②患者应当空腹抽血,却在进食后抽血;③抽血量没有符合准确;④不按标准留取尿标本,从而导致对生化指标定量及肌酐清除率影响较大;⑤血培养应在发热高峰期或者发热初期采血。正常情况下,应要求选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边输注抗生素边采血的情况,造成血培养阳性率大大减低;⑥精液标本应全量收集于干燥、清洁的容器内,但经常遇到的是收集在避孕套内,致使大量精子死亡引起误差。

3.1.3送检时间过长:例如:血NH3、CO2-CP、血气分等标本采集后须立即送检,在30min内测定。特别是GLU,取血后在室温放置,由于糖酵解作用,每小时可降低6%~11%。

3.1.4室温及湿度影响:由于室温高酶的活力丧失快,所以在高温季度,标本要及时处置;在低温天气,有些成分不稳定易“析出”如TG、CHO,所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由于室温低空气干燥,在标本未加盖放入冰箱的情况下,标本中水分蒸发快造成血浆浓缩,从而导致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升高。

3.2判定不合格标本: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不合格标本的判定,有时难度是比较大。判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通过肉眼观察,有疑问即时与临床联系;②隐性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就要靠综合指标进行判定。可以通过对同一患者的多标本间检测值的纵向和横向分析,假如怀疑标本是轻度输液稀释标本,那CA、TP、MG检测结果必然有偏低倾向,GLU也会出现轻度升高、PT轻度延长、HB轻度降低等现象。假如是中度输液稀释标本CA、TP、MG检测结果会明显降低,NA、K、Cl显著降低,GLU明显升高、PT延长、Fit明显减少;③假如出现常规标本中的CO2-CP、GLU等等,要比急诊即时抽血的标本测定值低,检验首要就怀疑是不是不合格标本,并引起高度重视;④胸腹水混有血液或脑脊液有凝固也不宜做蛋白、糖、氯化物测定[3]。

3.3应对不合格标本:要着力解决标本的不合格因素,有效规避不合格标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从临床医生开单、患者准备、检验抽血、标本运送、标本处置、结果报告、情况反馈等每个环节都要有控制标准,严格把关。

临床医学工作中,医师大多根据标本采集分析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因此标本采集是影响医师对患者病情诊疗的重要前提,标本质量好坏关系到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关系着患者之后的治疗。如果医护人员采集的标本没有合格,最终会造成检测的误差,从而给临床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法有所影响[3]。检验人员要认真对患者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交叉分析,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有效了解常规标本与急诊标本在结果上的差异,有疑问要及时与临床取得联系,从而把好检验结果报告的审核关,使得检验结果报告客观、准确、到位。

参考文献

[1]袁慧、曾小丽、蒋朝晖等.2003—2006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6,(6).692.

[2]续微,赵旭,单洪丽.3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9.32(5):587.

[3]高亚英,王晓明,蒋冬青.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控制[j].交通医学,2002,1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