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革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浅谈变革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黄美香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黄美香

【中图分类号】G528【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65-01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往往无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教师讲,学生听成了学生唯一而被动的学习方式。改革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理念,立足于研究学生的学,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经验、学习过程和方法等方面,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

一、给学生的学习情感升温,变“要我学”为“我想学”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得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新颖、有吸引力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如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数)的除法,传统的教法一般是老师先出示例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试商,最后总结出四舍五入的方法。由于该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情绪难免低沉,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使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吸引力,我从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出发,在学生复习完四舍的方法后,我来了个激将法:“刚才老师考同学们,我很满意,现在大家考老师,你们出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数的题目,我用最快的速度试商,你们敢不敢?”“敢!”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下来,同学们竞相出题,我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并用最快的速度试出了商。在此过程中,我适当地加以引导,使得除数个位是0——9的不同类型的题目都出现在黑板上。然后,我将这些题目进行了分类处理:除数个位是1、2、3的除法我们已经学过,除数个位是4、5、6的除法我们下节课研究。本节课我们只研究除数个位是7、8、9的除法。黑板上只留下了99)250、38)126、57)208这三道题。最后,我将让同学们针对这环节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问:“我想知道你试的商对不对?”也有的学生问:“我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试商的?”还有的学生问:“老师试商试那么快,我想知道你有什么窍门?”至此,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试商的方法。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已被点燃,探究自己出的题目,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成了学生的自发欲望和自觉行动了。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变“听中学”为“做中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将知识当成现成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做法。要想办法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探索,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亲自从事现实、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传统的教法一般是老师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加以讲解。学生由于受空间观念的制约,听了以后往往是似懂非懂。我在教学中,先创设一个生活问题情境题:有一天,张晓放学回家,发现将李华的书本带回了家,他急忙打电话给李华,两人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张晓把书还给李华。有的说李华去拿,也有的说让张晓送过去,还有的说两人都从家里出发,在途中还书。我让两位同学将第三种情景模拟表演了一次,使得学生亲眼目睹了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最后在某一地点两人碰面了。这时,我巧妙地引出当两人的距离为零时,就称为相遇。接着,我将刚才的生活情境题加工成了应用题:张晓和李华商量按同一条路线同时从家里出发,张晓每分钟行50米,李华每分钟行4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张晓家与李华家相距多远?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题意,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题意在课桌行间用模拟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同学们的情绪达到高潮。第一次,两位同学从教室两端面对面地走到了一起。可怎样表现出4分钟呢?有的学生提议一步表示一每分钟。第二次,两位同学各走了四步最后在中间相遇了,可又有同学提出张晓的速度快一些,相遇时他应该走的多一些。同学们觉得有道理,第三次同学们才准确地完成了表演。最后,我让同学们尝试说出解题的思路,由于同学们在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因此,很容易地说出了两种解题方法。就这样,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相互合作,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做法,最终圆满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变“书本中学”为“实践中学”

心理学认为: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实践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实践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实践更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以致于学不能致用。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使知识变得丰满深刻。

如教学长方体的容积后,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水池旁,要学生估算出水池最多能容纳多少立方米水。同学们三五成群,相互讨论着。很快,同学们达成了一致意见,要估算出水池的容积,必须知道水池的长、宽、高。可是没有丈量工具怎么办呢?同学们陷入了短暂的沉思。马上有一个学生兴奋地大叫:我知道一米有多长,我可以一米一米地去量。在他的启发下,有的用步测,有的干脆用目测,还有的张开手,一拃一拃地去量。正当同学们就要算出水池的容积时,一个学生惊呼:不对呀!水池的里面装水,我们估算的是水池外面的长宽高,应该减去水池壁的厚度。一语惊醒全体同学。最后我公布水池的准确容积,绝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的估算结果比较接近时,高兴地跳了起来。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是欢迎的,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而教学行为是受教学观念支配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然后在教学中才能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