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的应用价值

覃川樊奇张寒熊德海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40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的实用价值。方法:纳入拟行腹腔镜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预防性造瘘)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长,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快,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平均住院时间短,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中实用价值显著,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快,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回肠造瘘

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世界第三位恶性肿瘤[1],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已发展成熟,且随着腹腔镜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发展,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大大提高,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后易发生吻合口漏,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从而影响患者预后;采取预防性回肠造瘘能够减少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改善预后。本研究纳入拟行腹腔镜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并予以预防性回场造瘘,评估术后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低位直肠癌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低位直肠癌(肿瘤距齿状线<5cm),术前均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风险高患者。所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男2例,女8例,年龄32-75,平均年龄(51.0±2.7)岁,肿瘤距齿状线平均距离(3.52±1.1)cm;观察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0.2±2.1)岁,肿瘤距齿状线平均距离为(3.71±1.2)cm。两组患者平均年龄、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一天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2500ml行清洁肠道。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术,观察组在腹腔镜前切术后再距回盲部15cm处于右下腹原Trocar切口横行延长至3cm,逐层切开入腹找到肠攀,拖出小肠,固定于腹膜、前鞘,纵行切开肠管,翻转缝合固定于皮肤行双腔造瘘。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3讨论

流行病学显示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大肠癌中占重要比例[2]。现如今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已成为主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大大提高[3],但低位保肛术后易出现吻合口漏,有研究表明吻合口漏的的发生率与肿瘤距齿状线距离相关[4]。术后吻合口漏不仅可导致围手术期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还是增加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影响5年生产率的危险因素[5]。因此,探讨如何优化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为了减少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研究者采取预防性回肠造瘘并取得良好疗效,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显示预防性回肠造瘘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亦存在弊端,例如手术时间延长,后期不可避免的二次还纳术,术后造口旁疝、造口炎等情况发生,增加患者费用及痛苦。虽然如此,预防性造口减少吻合口漏发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旦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可能是致命性的,且发生吻合口漏后,再行造瘘术,原吻合口易出现狭窄,腹腔感染较重后期还纳难度增加。故我们认为预防性回肠造瘘有以下优点:1、降低肠内压力,减少吻合口漏发生率;2、即使出现吻合口漏,有小肠转流,利于吻合口愈合;3、能尽早进食、肠内营养、利于肠道功能恢复;4、回肠造瘘简便、易还纳;5、造瘘虽有并发症,且需手术还纳,但比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而言,利大于弊。

腹腔镜技术使得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提高,但增加了吻合口漏发生率,本研究发现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故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民华,蔡景理,陆爱国,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5):361-364.

[2]郑民华,马君俊.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6):583-585.

[3]应敏刚,叶青,黄峰.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新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杂志,2014,14:881-884.

[4]ScheidbachH,SchneideiC,KonradtJ,etal.Laparoscopicabdominoperiealresctionandanter-iorresectionfoxrectalcancer:aprospectivenonrandomizedstudy.SurgEndose,2002,16(1):7-13.

[5]成世盈,李丹,刘升峰,等.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临床评价.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1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