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罗燕

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展,使它深入学生的心底,并且走向全国,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阅读教学

传统是包袱,拖住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传统是财富,滋养着我们向上的愿望?是把传统文化抛弃,还是继承并发扬它呢?

那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对于此,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展,使它深入学生的心底,并且走向全国,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

因此,在初中现代文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仔细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是一名乡镇的初中语文老师,凭着自己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在此,谈一下本人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体会,抛砖引玉,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于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自然不是几册教材,几十或几百篇现代文能所表现的,所以从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录的文章,側重点各有不同,仔细分析,大致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我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

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对小学生来讲可能有点过高要求了,但是四大名著作的书籍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仔细地研读,只需初步了解其内容,为中学、大学的阅读打下一个好基础。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营养、她的精粹正等待我们去学习和吸收。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我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二、传统诵读,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阶梯

传统诵读”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我们教师不应忽略。

1、调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挥想像续编等。

2、背诵形式多样。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用不同背诵的形式会激发学生的积累活力。

3、动静相结合。有些“读读背背”中的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感知和理解。大自然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词句的准确性

三、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味作品文化的意义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情并茂,词语丰富生动的作品,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古代文人志士的生活情趣,泛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因此,当我们走进文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作个性化地解读和品味。《三国演义》是同学们喜欢看的一部影片,电视中那错综复杂的人物情感,那明争暗斗的唇舌交锋,刀光血影的打斗场面,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提到三国或水浒,同学们就会兴致勃勃。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从情感和艺术形象中去加以品味。语文教材中出现了非常丰富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导学生们去发现人物身上的真善美,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的《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以顺着课文两条线索,深入挖掘吴用等人身上的传统美德,例如他们身上团结一致的精神,也是属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精神的歌颂

中学生时期正是立志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对青少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语文阅读教材,挖掘文章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好坏美丑,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珍惜今天,努力学习开创祖国的未来,这让学生成为有志向、有知识的接班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发掘语文教材中那些感人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化知识的洗礼,认识客观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总言而之,我们正处在二十一世纪,一个建设先进文化的新时代,孔子的智慧,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无论如何都会竭尽全力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印在每个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韩春辉.语文教学如何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第13期).

[2]刘世芬.试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教育,2015,(第25期).

[3]武志明,咸善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书香校园[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第3期).

[4]芦潇.传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5,(第6期).

[5]陈家远.感受传统文化,探索国粹之美[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5,(第2期).

罗燕(1973.09.09一一):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从事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