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解(DCC)装置开工不放火炬技术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催化裂解(DCC)装置开工不放火炬技术总结

李贵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生产运行六部,浙江宁波315812)

摘要:国内最大的22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开发的催化裂解(DeepCatalyticCracking,简称DCC)技术。介绍了该装置在首次开工过程中不放火炬操作要点、参数控制、具体操作方案及操作注意事项等,通过对气压机开机和吸收稳定系统操作方法的改进,实现了DCC装置开工不放火炬。

关键词:催化裂解、开工、火炬、瓦斯冲压、气压机、防喘振

一、装置概况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2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开发的以重质烃为原料,以丙烯为主要目的产品,副产碳十粗芳烃的化工型炼油工艺技术。催化剂是与DCC工艺配套设计的专用分子筛催化剂。

第一提升管反应器的原料为常压渣油和加氢尾油的混合原料,第二提升管反应器的原料是轻汽油和C4,第三反应器是床层反应器。再生部分采用烧焦罐+床层的完全再生技术。装置于2016年6月9日正式投产,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并创新开工工艺,喷油前启动气压机组,实现了开工不放火炬。

二、催化裂解装置开工放火炬原因分析

1、催化裂解装置常规开工进料主要过程

当两器流化正常、分馏塔底油浆循环正常时,逐步向反应提升管喷油,喷油过程中反应压力先用分馏塔顶蝶阀控制直至全开,然后改用放火炬阀控制。所产生的富气全部排放至低压瓦斯管网,放火炬燃烧。进料量达到70%负荷后,启动气压机组,向吸收稳定系统并富气。提升管进料正常后,用蒸汽轮机转速控制沉降器压力,并关闭放火炬阀门,火炬熄灭。

2、催化裂解装置开工不放火炬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开工喷油初期,反应器进料量少,富气量小,不能满足气压机组的正常运行,气压机易喘振。二是开工初期分馏各中段未建立,吸收稳定系统热源不足,导致稳定汽油中含有大量C3、C4组分。

三、气压机防喘振控制分析

1、气压机喘振的原因

离心式压缩机在一定转速下有一个飞动点,即一定压力下的最小流量点。等于或低于这个最小流量点即发生飞动进入飞动区。如果流量恒定,转速升高,压力达到某一数值后,即达到飞动点,气压机亦会发生飞动。

2、防喘振控制方法

压缩机反飞动控制一般采用单参数调节,也就是用规定压缩机的最小流量值作为防护最小流量。如富气压缩机入口流量低于此值时,即打开反飞动阀,增加反飞动流量,保证压缩机入口流量不低于飞动点的最小流量。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对于气压机出口压力,也就是吸收稳定系统再吸收塔压力要控制稳定,切记突升。二是对气压机入口流量要保持恒定,注意调节反飞动量,如发现富气来的量减少或出口压力上升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1]。

四、吸收稳定系统控制分析

开工初期分馏中段未建立,吸收稳定系统热源不足,导致稳定汽油和液化气不合格。稳定汽油长时间不能外送,吸收稳定系统各塔罐升高,最终可能导致被迫放火炬。开工初期吸收稳定系统操作应注意:

(1)本装置稳定塔底设计有蒸汽重沸器,可以保证开工初期稳定汽油蒸气压合格,可以外送稳定汽油。

(2)反应喷油前,吸收稳定系统各塔罐低液位控制,增加各塔罐的液体容量,起到缓冲作用。

(3)吸收稳定系统提前建立三塔热油循环,用稳定塔底蒸汽提前升温,保证稳定汽油蒸汽压尽快合格(稳定塔一个重沸器用3.5MPa蒸汽热源,另一个重沸器用二中热源)。

(4)反应喷油后,分馏尽快建立各中段循环,特别是分馏一中循环,尽早为解吸塔提供热源(解吸塔重沸器用一中热源)。

(5)吸收稳定系统压力控制0.1-0.2Mpa。本装置稳定塔底泵可先抽稳定塔底汽油,再进补充吸收剂各换热器流程,最后返回吸收塔,实现三塔循环。

五、本装置开工不放火炬关键步骤分析

1、气压机开机操作分析

(1)气压机组情况。本套机组是由杭州汽轮机厂制造的NG63/50背压式汽轮机(技术参数见表1)和沈阳鼓风机厂制造的2MCL1207两段压缩机(技术参数见表2)组成。

气压机组正常开机操作程序如下:气压机组冲转后,升速到700r/min,停留30min。确认机组运行正常后,升速至1000r/min,停留30min。机组进入加速模式,给定转速2400rpm/min,机组将快速通过第一临界转速1863r/min并稳定在2400rpm/min运行。再次确认机组运行正常后可将转速设定值给定为2849r/min。机组将稳定在最低可调转速下持续运行,此时反应系统具备喷油条件。

在气压机组的几次升速区间因转速的增加,气体被部分压缩可能会导致反应压力下降。另考虑到在气压机开机的2小时内,催化剂仍将携带部分空气进入油气系统。在气压机组开机阶段持续补入少量燃料气(200Nm3/h),并维持小放火炬阀门1-3%小开度。既可维持反应压力稳定,又可置换油气系统氧气。开机过程中为减少蒸汽消耗并保证机组安全快速的通过临界转速,采取无背压启机方式。

2、工艺操作关键步骤

反应喷油后,随着富气量的增加,反应压力上升。随着反应压力的上升相应关小反飞动阀门,用反飞动阀门开度控制反应压力平稳。随着反飞动阀门关小,气压机出口压力逐步上升。当气压机出口压力稳定在550Kpa,开始向吸收稳定系统并入富气。随着进料量的增加,根据反应压力变化,相应关小反飞动阀门。当气压机出口阀全开后,反应压力改由气压机组转速控制。上述操作过程中,应保证机组工作点在安全区内。

反应喷油后,应尽快建立分馏系统各中段循环,特别是一中循环,确保解吸塔尽快建立热源,避免稳定塔塔压过高排放不凝气。吸收稳定系统接收富气后,各塔缓慢升温升压,将再吸收塔压力升至1.24Mpa,稳定塔压力升至1.2Mpa,优化操作,尽快出合格产品。

六、结论

(1)在220万吨/年DCC装置首次开工不放火炬过程中,可减少油气排放约200t,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达到了安全环保的目的。

(3)开工喷油前提前启动气压机,可以较方便地利用反飞动系统,实现开工过程中反应压力的控制。

(3)为减少蒸汽消耗并保证机组安全,采取无背压启机方式,当转速快速通过临界转速升至2400r/min安全转速后再进行背压并网操作。

(4)开工启气压机前,在确保三塔建立热油循环正常的情况下,吸收稳定单元控制较低操作压力更有利于催化装置开工调整。

参考文献

[1]马伯文主编.催化裂化装置技术问答(第二版)[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