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道支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多管道支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卢红程燕

卢红程燕(通讯作者)

(宜兴市人民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多管道护理效果。方法:72例食管癌术后多处置管患者,按照住院日期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使用食管癌术后多管道的针对性支持护理,对照组使用食管癌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管道移位、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人员管道交接班时间。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出现管道移位者2例,非计划性拔管者2例,对照组出现管道移位者6例,非计划性拔管者14例,观察组护理人员管道交接班时间为7.690±1.466min,对照组为11.512±2.4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多管道进行针对性支持护理,可以明显减少管道移位、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发生,可以缩短护理人员对患者管道的交接班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多管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319-02

食管癌疾病术后患者常留置多根管道,包括气管插管、胃管、鼻肠管、胸管、保留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任何一根管道在患者的病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临床护士,必须做好这些管道的管理,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而且护理人员对患者管道进行交接的时间相对较长。为此,笔者对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多管道支持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宜兴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2例,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50-83岁,中位年龄69岁,手术方式均为单操作孔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均入住心胸外科监护病房,均有多处置管(所有置管均在手术室放置)。

1.2方法对照组:使用心胸外科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严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使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多管道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访视:术前1~2天,由监护病房护士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内容包括:了解患者病情、各种阳性体征、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心理状况,介绍监护病房环境及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护工)、患者术后各种管道留置情况及配合、术后对疼痛的处理、术后饮食情况,使患者对术后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更换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②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回房时及时评估患者各种置管情况,参照相关研究[1]并根据管道风险将管道分成低、中、高3级,高危管道每4h评估1次,中、低危管道每班评估1次,有情况随时评估,包括管道种类、患者意识状态、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管道固定情况、各种护理操作、营养状况等,并根据评估到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双重固定管道,及时更换贴膜、胶带、敷料等,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者汇报医生给予患者适度镇静。

③标识:各种管道根据放置部位、管道性质贴上醒目的标签,液体进入患者体内的管道用绿底黑字标识,液体引流出患者体内的管道用红底黑字标识,标识上包括管道名称、置管日期和置管深度,同时根据管道的不同在管道出口距离为一棉签的位置做好标记,既避免造成污染,又使护理人员不必看记录就能一目了然的观察到患者管道是否有移位情况。④参考毕丽等设计的管道护理交接班表[2]并加以改进(见表1),采用A4纸横向打印后置于护理记录本中,使各管道交接方便、直接、准确、安全。⑤整理:将各种管道整理整齐,尽量把管道所接容器放在同侧床边,便于观察。但是,胃管及鼻饲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应严格分开放置,以防污染中心静脉导管。⑥规范操作:护理人员应严格规范操作,做到妥善固定各管道,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及时更换引流容器。胸管未拔除前,床边放置胸管滑脱应急用物,包括:血管钳两把、凡士林纱布、无菌纱布、宽胶带,以备管道不慎脱出时立即使用,减轻或预防管道滑脱造成不良后果。⑦教育:患者及家属常常缺乏对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识,某些不规范操作甚至可导致患者康复障碍,因此,在患者转出监护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各种管道的作用,管道保护的重要性,并对管道护理常规操作进行指导,以及各种管道滑脱后需家属立即采取的措施。护理人员也应严格掌握各种管道滑脱的应急预案。⑧巡视:患者转出监护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评估表及等级护理要求,进行有效巡视,做好各种跟踪表格的记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管道脱落、管道相关性感染等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管道移位、非计划性拔管比较见表2;住院期间观察组出现管道移位者2例(其中胃管1例,鼻饲管1例),发生率为6.9%,非计划性拔管者2例(其中胃管1例,中心静脉导管1例),发生率为6.9%;对照组出现管道移位者6例(其中胃管2例,鼻饲管3例,中心静脉导管1例),发生率为14%,非计划性拔管者14例(其中胃管8例,鼻饲管3例,中心静脉导管1例,导尿管2例),发生率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管道交接班时间观察组护理人员管道交接班时间为7.690±1.46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1.512±2.4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术后留置管道多,经口禁食时间长,加上患者年纪偏大,术后很长一段时间独处ICU,ICU独特的环境及抢救任务使得患者孤独感和恐惧感与日俱增,导致该类病人成为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病人;而食管癌术后患者留置的各根管道尤为重要,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有研究[3]表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患者评估不足、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当有关。所以,笔者所在科室对患者进行了多管道的支持护理,

在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完善护理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到各管道的护理保护上来。目前,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也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也是大家想要达到的护理目标。笔者所在科室对各管道采取特殊标识,采用管道护理交接班表,减少了交接班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量,而且提高了交接班质量。综上所述,使用多管道支持护理措施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管道移位、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明显减少,管道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贾金丽,潘爱红,艾皖平.高危患者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防范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25—2326.

[2]毕丽,张丽萍,林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的效果[J].护理管理,2014,14(5):363-365.

[3]韦武燕,邓春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