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形成“抗灾救灾力量”的探索

/ 2

快速形成“抗灾救灾力量”的探索

王触灵常玲

王触灵常玲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通过回顾我院医疗队在“抗灾救灾力量建设形成”训练中的实践,探索特点规律,提出遂行类似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靠前配置骨干卫勤保障力量,实现战略战役力量的有机融合。以任务为牵引,积极促进应急医疗救援队保障能力的生成,实现当年组建,当年生成保障力。

【关键词】抗灾救灾;应急救援;卫勤保障;探索

[Abstract]Reviewingourhospital’spracticeinemergencymedicalteamabilitybuildingofdisasterrelief,theauthorsummarizedthemethodsandexperiences.Somesuggestionswereprovidedforthemedicalsupportinmilitaryoperationsotherthanwar,Suchasestablishingflexibleandeffectivecommandsystem,allocatingmedicalsupportforcesfrontally,promotingtheintegrationofstrategicandcampaignsupportforces.Basedonmissions,weincreasinglystren~henedthenationalemergencymedicalteamabilityinthesameyearofestablishment.

[Keywords]GansucorosHospit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disasterrelief;emergencyrescue;medicalsupport.

“武警部队中国地震局抗灾救灾力量成果汇报”现场会在武警甘肃总队训练基地圆满召开,本次任务涉及到卫勤保障的方方面面,是对我院卫勤保障能力的一次极好的锻炼和考验,为今后的卫勤保障提供了宝贵经验,实现了以任务为牵引,有力地促进了我院应对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能力建设,圆满完成“当年组建,当年生成保障力”的任务。现将我院医疗队在抗灾救灾力量建设形成训练中的实践与探索分析如下:

1.本次现场会主要特点

1.1规格高规模大

本次现场会属武警部队一级演练,规格极高,医疗队的集训结果要求达到教学示范的标准,最终制成教学片,同时又要表现出生动性,具有观赏价值,对平时训练及结果的要求非常之高;到会的部队、国家和地方领导、专家,级别很高,全国武警部队各部门相关主管都参加,范围很广,观摩人员达200余人,规模很大,医疗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2课目新内容广

训练课目要求以包扎、止血、固定、搬运、通气和基础生命支持六大基本技术为基础来表演的形式展示。由于基本技能的展示已在队员思维中形成定式,在展示医疗急救时如果象平时一样表现医疗操作,就显得特别零乱,松散,只有在医疗操作的链接期完美地融入军事动作才能达到效果;而每个项目的展演时间又比临床正规操作时间短数倍,这样势必要求队员在操作时,动作精确、快捷;在以往的卫勤保障训练和临床工作中从未涉略,要将医疗、军事和表演三方面完美的结合起来,课目很新,边训练边摸索可行的方案。训练内容以医疗观念转化,强化动作,提高军事素养,加强身体素质为主线,就每个项目细分层次,涉及内容广泛。

1.3训期长压力大

训练从2月底开始到8月底结束,6个月时间,尤其是后3个月在训练基地的封闭式训练期最为艰苦,全封闭在训练基地训练,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压力,一是已婚队员多,女性多;二是自然条件差,训练基地地处高原高旱地带,气候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高原缺氧,气候多变,有“一日四季”之称;三是操场训练内容较多,指导案在训练中探索产生,反复性、变动性很大,但动作单一,要求整齐划一,要练上万遍才能达到统一,十分枯燥;四是各级检阅审查组训练情况的频率很高,前后展演30余场。

2.训练中的主要实践

2.1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次重点

参加任务的队员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认识到本次任务的重要性。医院合理安排,筹组综合素质过硬的各级人员,靠前配置骨干卫勤保障力量,针对医疗队队员实际情况,医疗操作相对熟悉,军事素养和动作相对薄弱,故在训练中要将提高军事素养和规范军事动作做为重点来抓。

2.2合理安排细化训练的课目

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六大急救技术训练,按训练内容规划科目表,从理论学习入手,阶段性的进行考核,反复练习基本技能,规范动作,单兵训练,小组比赛,综合考核相结合,全面系统的提高基本技术水平;第二阶段与救援任务部队一起封闭集训,在巩固——强化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军人素养,规范军事动作,从落实“一日生活制度”着手,苦练队列动作,提出向救援任务部队看齐,同时坚持每日5公里跑步,提高了身体素质和耐受力;练习了单兵汇报,目的是提高心理素质,规范徒手下车、蹬车和担架负荷伤员时下车、蹬车动作等等;第三阶段将医疗的基本技能、军事动作和操场表演效果三方面融合起来,融会贯通“抗灾救灾力量建设形成训练指导案”,严格按“指导案”指导意图训练,与救援任务部队密切配合,把握准确伤员从模拟废墟救出交接到现场医疗救护队员的“节点”,并与现场解说、影像传输及同期声合为一体化,达到最佳效果。

2.3科学施训以提高素质减压

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注重克服队员们对同一动作反复练习的思想抵触,枯燥和厌倦情绪。首先让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对每一个动作反复练习达到动作规范统一的必要性,认识到只有我们全面熟练掌握了救援的全部过程中每个细节,具备了过硬医疗救援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在汇报时压力。每次检查汇演前做好动员工作,让每名队员认识到该次展演的重要性,要求精神饱满,士气昂扬,警容整洁;对各自在任务中担负的角色和动作熟记于心;队员对个人所携带的器材,全面检查整理,保证整洁、使用性能良好;清洁、检修车辆,确保正常运行;展演时将个人动作表格化,人员“定时、定位、定动作”,严格按指导案要求行动;每次展演结束后认真总结不足,修正方案,肯定成功之处,及时按调整后的指导案刻苦训练。这样,经过数十次的展演,在最后汇演中,从会前准备到场上汇报展演,队员人人胸有成竹,尽管短短20分钟时间,但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位置上将高超的医疗技能及过硬的军事素质充分地展现给了观摩团,整体效果良好。

3.抗灾救灾力量建设形成的体会

近年来,我们遵循健全组织、统筹规划、科学施训的原则,卫勤分队建设成效明显,作者本人参加了“‘5.12’汶川地震”,“‘3.14’玉树地震”,“‘8.8’舟曲特大泥石流”,”7.22岷县地震”抗灾救灾任务,就快速形成“抗灾救灾力量”有所体会。

3.1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

坚持把战备教育纳入经常性教育计划,经常结合形势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战备教育。不断提高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院领导一队长一组长三级管理体制,定期召开军训会议,做到对战备工作常抓不懈,形成党委常议、主官常问、机关常抓的组织指挥管理体系[1]。实现上下直通、横向联结、快捷灵活,避免军队内部多层和军地之间多重指挥,确保卫勤保障行动快速、准确、高效[2]。

3.2靠前配置骨干卫勤保障力量

注重完善人员调配,对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人员实行定岗、定位,在晋职、晋级,立功受奖方面靠前考虑等等,激发队员参加卫勤保障的积极性;对卫勤分队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对当人员变动轮换时随缺随补,确保齐装满员[1]。

3.3实现战略战役力量的有机融合

战略思想准备充分,行动预案制定完善,救援力量建设靠前,信息建设有效;一旦受理任务,即刻能将针对性,专业性,机动性,续动性,协同性,联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高效行动。应急救援,不确定因素多,在没有预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不动则已、动则至急[3]。处置伤员及时、准确、有效,最大限度的降低伤病员的死残率。

参考文献:

[1]赵宁志,曾宏逵,高茗.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探讨[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5期):493-494

[2]张雁灵.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5-99

[3]杨国斌,易学明.医院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l7(l0):9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