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对比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4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对比评价

杨大美

杨大美

(鹤峰县皮肤病防治所湖北鹤峰445800)

【摘要】目的:比较4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在我所血液科随机抽取100份已经参考方法确定血小板计数的标本,将其随机分为四等份后,再分别经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及显微镜计数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进而与确定的计数值进行对比,评价四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4种血小板计数方法计数值与参考方法计数的计数值比较时发现,光学法及荧光法的计数值与参考方法的计数结果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阻抗法及显微镜计数法的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的计数结果差异较大,统计分析时可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学法及荧光法对血小板的计数较为精准,而阻抗法的计数结果较差,因此在血小板计数过程中,可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检,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光学法;荧光法;阻抗法;显微镜计数法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69-02

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等功能,可通过这些功能维持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如果这些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疾病。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血小板异常的发生率具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血小板检查受到重视。血小板检查项目是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在血小板检查中主要用血小板计数来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此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影响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2],因此如何精准计数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笔者比较了光学法、荧光法、阻抗法及显微镜计数法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的100份标本来源于我所血液科的100例患者,病例时间是介于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100例患者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有28例,血栓形成患者有57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15例;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61例,最大年龄是44岁,最小年龄是5岁,平均年龄为(26.03±4.12)岁。对此10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及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患者在疾病类型、性别及年龄上比较时,P>0.05,因此患者之间的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在我所血液科随机抽取100份已经参考方法确定血小板计数的标本,将其随机分为四等份后,再分别经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及显微镜计数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进而与确定的计数值进行对比,评价四种方法的准确性。

1.3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四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计数值与该组的参考方法计数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其准确性。结果得出,4种血小板计数方法计数值与参考方法计数的计数值比较时发现,光学法及荧光法的计数值与参考方法的计数结果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阻抗法及显微镜计数法的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的计数结果差异较大,统计分析时可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

表1比较四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计数结果(x-±s,109/L)

[注]*表示两组结果比较时,P<0.05;#表示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是血小板检查中的重要项目。由于血小板体积小,且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等现象[3],因此在检查中难以准确计数。血小板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在临床检查中,血小板计数方法主要是光学法、荧光法、阻抗法、显微镜计数法。

目前,国内对血小板计数方法准确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有文献报道[4-5]显示,光学法及荧光法的准确性较高,其次是显微镜计数法,最后是阻抗法。本文针对四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得出,光学法及荧光法对血小板的计数较为精准,而阻抗法及显微镜计数法的计数结果较差。光学法及荧光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因手工样本预分类对检测过程的影响,更适于临床应用,但此两种检查技术还不能完全将血小板与其他类似大小的物质(如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灰法等杂物)完全区别,因此计数结果有时仍需目视显微镜计数作校正。目前,国内外仍将目视显微镜计数(特别是相差异显微镜技术法)作为参考方法;全国临检方法学学术会议推荐草酸铵溶解计数方法为首选方法。

因此得出结论,在血小板计数过程中,可先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初步检测,然后再选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检,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梁小丽,王国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J].中国临床研究,2013,4(26):200.

[2]华江,潘扬.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2015,1(33):12.

[3]宋向芹,董艳.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J].现代医药卫生,2006,16(22):2521.

[4]LizioG,SterrantinoAF,RagazziniS,etal.Volumereductionofcysticlesionsaftersurgicaldecompression:acomputerisedthree-dimensionalcomputedtomographicevaluation[J].ClinOralInvestig,2013,17(7):1701-1708.

[5]唐玉凤.光学法与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差异及仪器报警信息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2(35):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