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向法学教育的渗透研究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思想政治教育向法学教育的渗透研究探析

李沫林

中共富锦市委党校黑龙江富锦市550002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法治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施行至今已30余年,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作为德育体系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的合格公民的任务。如何通过法治教育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法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1前言

在面对现代社会形势和经济形势的情况之下,如何开展政法学院的党政建设和思想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进行研讨和关注并对未来学院的工作开展有着关键影响的重要课题,党委也在新时期的开拓下对学院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冀。结合法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配合大局形式、抓住工作重点、讲究实际效果的院校管理机制,同时培育造就能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开拓进取、政治思想坚定、团结协作、党风清正的党委领导组织和党员队伍作为带头旗帜进行引领作用,也是把清正党风的锋利武器递交到党和群众的手中,通过对自身进行素质建设和政治建设,为促进学院发展和壮大党支部思想影响力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起到了发展和服务的贡献。

2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发展概况

2.1高校法治教育发展阶段

我国高等院校自1986年开始开设法律基础课。需要说明的是,“法制教育(法治教育)”区别于“法学教育”,它是“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提升全体公民法律素质的宣传教育活动”,而不是“教育机构以培育法律(法学)职业素养而实施的法学专业教育”。按照复旦青年教师张晓燕的观点,在这30年间,我国高校的法治教育经历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一些高校将道德与法律、自由与纪律等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中,法制教育(法治教育)开始进入课堂。1986年9月,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首次明确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途径,代表着法律知识开始进入高校课堂。1987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普通高等学校为本专科生广泛开设“法律基础”课,这标志着高校法制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0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将原有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改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且把“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将其基本内容和任务规定为:“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2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属性

法治教育的内容包括熟悉我国的宪法知识、法律条文和法律体系,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正确判断能力,用法律规范、调控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秩序。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育知法守法、遵守秩序、认同国家的合格公民。我国高校法治教育自诞生起就作为德育体系的一部分,而不属于法律专业学科的知识教育,自1986年颁布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到后来提出的05方案,一直被看作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意识形态性、知识性及思想性。法治教育被赋予这些属性,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传统的法律与道德关系中,一直奉行“德主刑辅”的观念,法律与道德不可分割。法律一直被当作是道德失效后不得不使用的武器,因此,在我国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法治”作为国家的执政理政方式后,必定会被赋予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中立的社会规范存在。这也是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体系一部分的根本原因所在。

3思想政治教育向法学教育的渗透

3.1作风建设的加强

法学院的作风基础建设就是整个学院制度管理建设的具体体现。党委在一次党政思想建设会议上专门提到过,对于党风端正的学习和整顿问题需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开展和发扬,全体党员需要在积极检查自身的整这态度和思想作风上为学员的日常行为做出表率,坚决抵制资本阶级自由化带来的懒散状态和性格。同时需要加强对党员考核制度的定制标准和日常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为民主评定和办学方法提供有力依据,以及强调廉政教育和勤政教育普及的重要性,为学院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并把握住良好的时代契机。

3.2宣传工作的开展

开展思想工作对于全学院的政治教育的开展是需要学院的党组织机构把管理理论与宣传工作贯彻到实处,并结合相应的改革措施让发展创新成为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主要政治加强领域重点。丰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可以从建立有效的学习组织开始推动对于学院文化学习的课题展开,创造出和谐的理论环境,用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学习理念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高度打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需要管理机构控制思想政治观念的宣传形式,包括院校报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用增加教职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显示出当今经济形势下的时代紧迫感和政治稳定的风气重要性。

3.3改革思路的深化

深化改革和政治思路目标是完善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基础。2016-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国家战略部署,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意图配合政府的科学指导并为社会和市场经济履行公共职责,同时为法学院的深化思想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我国的建设发展还处于发展中的战略部署阶段,为实现阶段性的提高必须从适应新常态的步骤开始,用进取心和平常心交替增强面对机遇期的信心。党委组织需要在明确学院改革的道路上进行设想和展望,在调研充分的基础之上,把优化课程结构和创新学院管理机制作为提高学院整体水平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全面的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学院综合改革模式为院系参与学院各事项权利发放提供有利条件。

4结束语

总之,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必要素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国依法治国理念能否根植于社会中,要依靠大学生去践行和引导。因此,将法治教育更好地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蓝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彭扬.法治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27-31.

[3]曹婷.法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彭君.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11-115.

[5]张海翔.法治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D].延安大学,2016.

[6]冯苗红.法治视野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