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浅谈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罗斌

罗斌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湖南421800

摘要: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对管理水平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承建项目工程质量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作为工程项目重要分部工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标准与安全性,所以,加强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对企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

引言

工程现场是施工人员施工的主要场所。因此,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对施工现场实施科学的管理,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

1.现场施工管理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现场施工管理的好坏是施工单位形象和信誉的最直接表现,而作为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基础工程施工的管理更加重要。对现场施工的管理,在很大的一方面工作是将企业的安全规划和指导工作等组织实施。同时,还能够确保在企业的生产工作中保证很好的状态以保持良好的生产工作。

1.1科学合理化

科学合理是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根本基础。要确保基础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使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得到充分地保障,确保该工程成本和成本控制的目标得以有效控制和实现,工程现场的所有管理方案措施都要以“科学合理”为基本原则,这样才可以借助科学管理和科学施工手段,规范施工行为,用施工管理的合理性满足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经营上的战略目标。

1.2标准规范化

规范化标准的基本原则是要求现场施工管理的行为要遵照国际化标准、施工规范和管理准则,对于现场的所有工作进行正规有效管理,如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都要在施工组织设计当中进行规定,这样一来,经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对工程现场的每个施工具体行为有效约束和规范,才可以实现现场施工管理目标。

1.3效益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最终目标都是用最低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对于建筑行业施工企业而言,其工期较长、成本的投入很大、经营的风险较高,其经营与发展目标也并未脱离对经济效益的诉求。因此,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需要与建筑产品生产的复杂性、成本投入的昂贵性的特点相结合,将效益最大化作为施工管理基本原则,对现场每项资产、每笔开销及每个施工行为都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2.完善基础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施工单位要对基础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改造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而在优化与完善前首先应做好施工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对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整体的安排与规划,一般来说,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一致的,狠抓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已为很多先进企业的实践所证实。

2.1项目管理整体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

现场施工管理的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场施工的管理要做出一个十分完善的管理方案,此方案应严格遵照施工图、施工方案及现场施工的标准与规范来确定。施工现场管理方案的编制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性质,建筑的结构、规模,施工的负责程度,工期的要求等一些现实的条件,对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为具体的现场施工管理方面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依据。

2.2依照施工管理方法对管理者职责进行精准的安排

为确保现场施工管理可以有效地开展,依照施工管理计划切实落实,就需要对岗位的职责进行确认和安排,并通过岗位责任制予以保障。在建筑工程中的各个岗位人员中,普遍存在着素质不同等问题。同时,大多非经济类管理人员的经济性观念弱,在项目的内部,工程技术人员只负责项目的技术和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只负责生产施工和工程的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进场点验工作。表面上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但难免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管理财务上不认真不严格的情况。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财务资金流失严重,导致工程的成本高于预算降低公司的利润。所以要将现场管理方案落到实处,使现场施工管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就必须依照编制好的管理方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及不同人员的管理义务与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通过责任制度及奖惩机制来进行落实。

2.3加强对安全的管理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参与者的角度和高度,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预防为主”则强调生产活动中应该坚持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力求做到本质安全,将不安全状态提前发现、消除。“综合治理”阐述了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各种工程技术手段,调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

对地基与基础工程而言,首先应编制安全专项方案,评审论证并认真实施。其次应重视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及利用,对场地地质情况与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上报,汇总处理。第三应加强现场管理,加强检查整改。

2.4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建筑工程中材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整个建筑环节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如果能对建筑材料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材料高效、有序的利用,那么就会对工程的造价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基础工程中对工程所需要材料来源进行调查并且对可能的供货信息进行筛选,尽可能的的作为施工单位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对于材料的保管更要做好必需的管理措施,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并且要在预计算设计中对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和设备的数量进行正确的计算做好需求计划。

2.5严格对资料的管理

施工的资料指的主要是为工程施工提供的技术指导性书面材料,这些施工资料对于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和存档都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对施工单位未来承建项目的策划和发展也提供必要的参考。因此施工的现场必一定要派专门人员对施工的资料有效管理,无论是工程材料的合格证书、质检报告、施工图、工程变更、工程测量的记录,还是验收合格报告,只要是工程相关资料,都要将其看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好规整和保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资料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每个建筑验收都一定要具备竣工资料这项,否则将会被认定是不符合要求的工程,竣工资料所包括的资料,例如质量检测报告、合格证、竣工图、验收合格报告、工程变更、施工测量记录、隐蔽工程的验收单、相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现场签证等,这些均说明了对于工程资料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3.结语

总之,加强基础工程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应制定有针对性、具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对各项内容做到具体而细化,使其能真正成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性文件。只有不断探索、克服不足,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祥仕.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09:294.

[2]黄世涛。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