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血压控制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血压病的血压控制及护理

何丽娟

何丽娟(宁夏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宁夏石嘴山75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61-01

【摘要】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高血压患病率也逐步上升,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本文将简要阐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法和护理要点。加强高血压知识以及血压控制意义宣传,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控制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晚期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因此,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并进一步加强对该病控制非常重要,现就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法和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1高血压病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美国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会高血压分级标准:将正常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将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为80~89mmHg称为正常高值;将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为90~99mmHg称为一级高血压(轻度);将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称为二级高血压(中度);将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称为三级高血压(重度)。按照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了高血压的标准,促使人们提早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危害。

2高血压的控制

2.1严格控制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到目前为止尚无根治方法,但是临床试验显示,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降压治疗在高危患者能获得更大得益处,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2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降血压将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的到得益处。荻原俊男等提出,60~70岁年龄段高血压病人,其降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85~90mmHg;70~80岁高血压病人,其降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50~160mmHg,舒张压<90mmHg;80岁以上病人,降压目标值为收缩压160~170mmHg,舒张压90~95mmHg。

2.3降压治疗对象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160/100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坏和并发症患者;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3药物降压的护理

3.1提高降压治疗的依从性由于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患者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医师与患者保持经常性的良好沟通;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制定治疗计划;鼓励患者家中自测血压。让患者了解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的用法、剂量、治疗作用、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告知患者用药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最终会引起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长期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3.2老年性高血压的护理老年高血压病人在采用药物疗法降压时,必须做到徐缓、温和、适度,降压不可过低、过快。还应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因此,作为治疗原则,降压药物的使用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在观察用药反应和效果的同时,于数周内逐渐加量,2~3个月缓缓达到降压之目标。

3.3血压监测指导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1次,当血压得到较稳定的控制后,每1~3个月测量一次。

3.4出现症状及时处理患者服用药物后,如出现头晕、痛、低血压症状时,应卧床休息,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及抽搐时,应警惕高血压危象的发生,及时到医院就诊。

4生活方式指导

4.1减低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须限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摄入,每日吃新鲜蔬菜,膳食中的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

4.2减少钠盐摄入钠与血压呈正相关,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

4.3戒烟限酒已诊断为高血压者,最好不饮酒。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士应积极宣传吸烟的害处和戒烟的好处,规劝病人戒烟。

4.4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4.5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所以要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以维持稳定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