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县六所幼儿园贫血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左权县六所幼儿园贫血调查分析

郝晋萍田建强

郝晋萍田建强(左权县卫生监督所032600)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20-02

【摘要】目的为掌握我县学龄前儿童的贫血现状,探索儿童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及特点,降低发病率,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县6所幼儿园的6729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一年龄组男女性别之间儿童贫血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2—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2012年较2011年患病率下降了4.42%,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关键词】儿童贫血患病率

营养性贫血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处于脑发育关键时期的婴幼儿,营养性贫血不仅影响其体格发育,而且对智力发育也可造成不可逆损害,因此,婴幼儿期预防营养性贫血尤为重要。为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的贫血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早期防治的目的,保证儿童健康成长,2012年9月份对我县6所幼儿园的2-6岁的6729名儿童的养营性贫血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对左权县6所幼儿园2-6岁儿童全部进行体检,在园学生3199人,其中男生1639人,女生1560人。

2.检查方法:根据国际学会推荐的氰化高铁法(721-分光光度计)进行血红蛋白测定,采用肱静脉采血法,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全血20微升,放置10分钟后进行测定,

3.判断标准:应用我国卫生部1986年5月下发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制定的标准,即6个月~6岁儿童Hb<110g/L诊断为贫血;轻度Hb<110~90g/L,中度Hb<90~60g/L,重度<60g/L。[1]

表12012年2-6岁儿童贫血统计表

二、结果分析

1.2012年2-6岁儿童贫血统计表来看(见表1),2012年男生患病数140人,男生患病率8.54%;女生患病数133人,女生患病率8.53%。结果:同一年龄组男女性别之间儿童贫血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2—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年龄结构看2岁儿童患病率最高11.50%,3岁儿童患病率10.85%,4儿童患病率11.17%,5儿童患病率6.34%,6岁儿童患病率最低3.21%,随着年龄的增加,缺铁、贫血率逐渐降低,不同年龄组间缺铁、2岁组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6岁组。

2.从2012年与2011年贫血患病率比较来看(见表2),2012年调查的3199人,贫血患病数273人,患病率8.53%;2011年调查3530人,贫血患病数457人,患病率12.95%;2012年较2011年患病率下降了4.42%,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三、结果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居民的营养条件已有了显著改善,但即使是经济及知识水平较高的地区,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导致我县贫血的原因很多,由于我县属于贫困山区,经济不发达,全年以面粉、小米、大米、玉米为主食,以土豆、白菜为副食,肉类较少;膳食结构以植物食品为主,而存在于植物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主要以高铁络合物的形式存在,肠粘膜不能直接吸收,因此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一般很低;因饮食中缺乏铁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铁吸收和利用减低,饮食中的铁以非血红素铁为主,并含有大量抑制铁吸收的物质,肠道吸收不良和胃酸分泌减少等都会引起铁的吸收障碍;由于交通不便,年平均收入低,蔬菜价格偏高,能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的家庭少,不能根据年龄段及时添加副食,再加上烹调方法不正确,维生素C容易破坏影响了植物性铁的吸收;再者,我县肠道寄生虫病患病率偏高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针对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营养性贫血主要与儿童的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为了降低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我们采取了学校、家长双配合的措施,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发放宣传资料、利用黑版报等多种形式,讲述预防、治疗贫血的方法,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使儿童从小就养成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的良好生活习惯,使2012年贫血患病率下降明显。

对症治疗疾病。通过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年度体检结果,从而引起家长的重视和配合,针对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做出应对措施,对贫血的重点人群,必要时给予铁制剂的药物治疗,对于肠道吸收不良和有肠道寄生虫病的儿童,要及时驱虫等对症治疗,提高铁的吸收率,再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特殊的补充,从而达到降低贫血的发病率,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及时添加副食。营养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中首要原因是营养因素,2岁儿童以奶粉、零食主食,再加上偏食、挑食很容易出现铁缺乏;另外,儿童容易受寄生虫的感染引起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6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膳食也接近成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及时添加了副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使儿童贫血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下降。

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于牛奶;4个月后再添加蛋黄、肝泥、肉末、豆粉、煮烂的菜叶等含铁的辅食;牛奶喂养的小儿应提早于2—3个月添加。当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铁的含量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就会引起贫血,根据有关调查,母乳喂养及按时添加辅食组小儿贫血发病率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和不按时添加辅食组。因此,提倡母乳喂养、按时合理添加铺食是预防营养性贫血的有效方法[2],

掌握合理营养.供给的食物一定要结合儿童年龄、消化功能等特点,营养素要齐全,其量和比例要恰当,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过多含糖、过于油腻、调味品过于浓烈以及带有刺激性。其品种要多样化,烹调时不要破坏营养素,并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儿童食欲,倡导铁锅炒菜,减少铝锅的利用,促进铁吸收利用,注意选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吃绿色蔬菜、新鲜的水果、维生素C和含铁量高的食物,改善贫血症状和补充造血功能的营养成分,对预防儿童的贫血十分有益[3]。

参考文献

[1]卫生部1986年5月下发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

[2]中国医学论文《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现状调查及检测技术推广应用》http://lunwen.1kejian.com/zhongguoyixue/61121.html.

[3张文丽,王新利.《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多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