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对围术期感染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术中低体温对围术期感染的探讨

王光英杨开武王丽芬

王光英杨开武王丽芬(武定县人民医院651600)

【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77-02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中体温变化对手术后切口、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95例择期胆囊手术患者,根据病人术中、术毕体温的变化将病人体温分为三组;术后观察三组病人手术切口、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结论评估三组术中不同体温患者术后围术期切口、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体温正常患者围术期感染明显低于体温低的患者(p<0.05)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围术期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择期胆囊手术195例,胆囊切除术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10)岁,手术平均时间145分钟;病人术前体温正常,术前30分钟均放置尿管,术后48小时拔出尿官,手术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用药、麻醉方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选取195例择期胆囊手术病人,分别安排在同一手术间、环境温度22℃—25℃;湿度50%—60%、相同空气质量的手术环境中,在麻醉诱导开始后30分钟、60分钟、术毕监测体温变化。均监测右上肢腋窝体温,测量时间每次10分钟[1],根据术中、术毕所测得体温范围划分,将病人分为三组,t在35.0-35.3℃的65人为第一组,t在35.5—36.℃的65人为第二组,t在36.3—37.2℃的65人为第三组。观察三组病人围术期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1.2.2观测指标

在麻醉诱导开始后30分钟、60分钟、术毕监测体温变化。均监测右上肢腋窝体温,测量时间每次10分钟,根据术中、术毕所测得体温范围划分,将病人分为3组。其术中平均体温见表1

表13组术中、术毕平均体温

组别体温例数

T135.20±0.1265

T235.96±0.1865

T336.90±0.1965

观测三组病人围术期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1.2.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方差分析(3组均数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t在35.0-35.3℃的患者诊断围术期上呼吸道感染12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9例;泌尿道感染3例,t在35.5—36.0℃的患者围术期上呼吸道感染7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1例,切口感染5例,t在36.3—37.2℃的患者围术期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0例,切口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0例。以上临床诊断病例均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三组不同体温段比较,t在36.3—37.2℃之间围术期感染率明显低于t在35.5—36.0℃组。T在35.5—36.0℃组围术期感染又明显低于t在35.0-35.3℃组。见表2、表3、表4.

2.13组体温水平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

3组体温水平间切口感染发生率见表2。结果表明3组体温水平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表23组体温水平间切口感染率比较

组别体温(℃)切口感染发生例数发生率

T135.20±0.12913.85

T235.96±0.1857.69

T336.90±0.1911.54

差异显著性P=0.024<0.05

2.2不同体温水平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

3组体温水平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见表3。结果表明3组体温水平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表33组体温水平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

组别体温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例数发生率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例数发生率

T135.20±0.121218.4634.62

T235.96±0.18710.7711.54

T336.90±0.1946.1500.00

差异显著性P=0.033<0.05P=0.004<0.05

2.3不同体温水平间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差异

3组体温水平间切口感染发生率见表4。结果表明3组体温水平间,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表43组体温水平间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较

组别体温泌尿系统感染发生例数发生率

T135.20±0.1234.62

T235.96±0.1811.54

T336.90±0.1900.00

差异显著性P=0.004<0.05

3.讨论

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体温点,人体体温在正常范围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机能的保证,正常成人腋窝体温范围在[1]36.0—37.0℃,平均温度在36.5℃腋窝体温低于36.0℃为低体温,所以体温为术中常规监测项目之一。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可能与麻醉损伤体温调节中枢、麻醉扩张血管降低中心体温[2](中心低体温34.0—36.0℃)有关;术中低体温使组织细胞中氧份压降低,影响体内[1]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从而降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了巨噬细胞杀菌能力[3],降低了炎性因子,使围术期机体免疫力下降,低体温改变药物在体内代谢率,使药物在体内的抑菌浓度降低,低体温使机体蛋白质消耗增加,减少了切口胶原蛋白的沉积[2],延迟切口的愈合。所以术中低体温增加围术期感染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5月:309-312.

[2]刘春英.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对切口愈合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第11期.

[3]雪飘飘.保温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的作用[OL].http://www.yy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