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马建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1

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马建英

马建英

(新疆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卫生院;8312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06—2018.06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各类疾病患者共计4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纳入242例,对照组纳入2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1%和24.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院感染程度的比较,观察组要明显轻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医院感染程度。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557-02

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最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危害甚大[1]。因此,医护人员需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而临床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医院感染均是由于护理操作不当会护理操作不合理引起的[2]。因此,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引入了规范化护理管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将2017.06—2018.06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各类疾病患者共计4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纳入242例,对照组纳入242例。观察组242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5例和217例;年龄范围32—73岁,中位年龄(48.6±4.7)岁。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3例和219例;年龄范围33—75岁,中位年龄(47.1±5.3)岁。两组研究对象资料相当P>0.05,可比。本次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实施如下:①建立高效全面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整个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分三级,一级由科室护士长和一名监督护士组成,主要负责监督各科室消毒灭菌制度落实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二级有专职护士一名和科室重点护士一名组成消毒隔离质控小组,主要负责抽查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三级由护理部和院感科构成,主要负责对各科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持续改进。②建立规范化护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质控考核评分细则等。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以医院为依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护理技能。并且鼓励护理人员在培训学习之后与其他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从而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和()表示并录入,分别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α=0.05作为其检验水准。

2结果

2.1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1%和24.7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1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临床研究表明,护理不当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一项重要手段[3]。规范化护理管理一方面能够使护理人员从根本上树立无菌观念和医院感染预防的责任意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护理操作;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全面高效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能够促进护理措施的完善和落实,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4]。从研究结果来看,规范化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医院感染程度。

参考文献:

[1]吴安华,文细毛,李春辉,等.2012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报告[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01):8-15.

[2]郭礼梁,王建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4169-4171.

[3]程麦莉,周毓萍,石丽丽,等.西北地区某三甲中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03):69-71.

[4]朱秀兰,莫丽英.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