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体会

陈艳安瑞王鸿雁(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70-02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病因未明。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因此,及时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生活护理

1.1饮食护理心功能不全病人应低盐饮食,每日摄盐2~3g,增加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摄入,总热量控制在6.3×106J左右,以降低新陈代谢,减轻心脏负担。心律失常病人应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富于营养的饮食。应避免饱餐及吸烟,不要饮用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对服用利尿剂者应鼓励多进食含钾盐丰富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等,避免出现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因心功能不全病人胃肠道瘀血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适当使用无盐酱油、食盐代用品、醋、胡椒、葱、姜、咖喱等调味品以改善食欲,同时耐心向病人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1.2限制活动根据病人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制定活动标准,心功能Ⅲ级者,应限制活动,多半时间卧床休息,使用坐式便器,防止便秘,不能工作,可选择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严格限制时间。心功能Ⅳ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缓解症状,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心功能不全病人常出现水肿,加之病人限制活动或不能活动,末梢循环差,应注意预防静脉血栓、肺栓塞、褥疮、便秘等。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按摩下肢数次,帮助病人在床上做伸屈肢体的活动。

1.3预防诱因教会病人预防办法,心力衰竭者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忌暴饮暴食。注意预防大便干燥,以免用力大便诱发心衰。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保证病人睡眠充足,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防止病人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发热、疼痛、寒冷、饮食不当、睡眠不足及应用某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氯喹、锑剂、西咪替丁),以免加重病情。

2疾病的护理

2.1保护血管,控制滴速在静脉穿刺时,注意保护好血管,便于长期治疗。特别是皮下水肿患者,不仅穿刺难度大,需要慎重操作,而且不利于观察液体是否渗出,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滴速一般不超过30滴/min,拔针后应用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直行压住棉球,将两个针眼同时压住(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一个入皮针眼,另一个血管针眼),按压一般不少于1~3min,忌边压边揉,以免造成皮下淤血。

2.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头痛、头部搏动感、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嘱患者坐起站立时动作切勿过猛,因血管扩张剂可引起体位性血压,部分患者在治疗中需使用作用快而强的硝普钠,由于它用量稍大或静脉滴注稍快可造成过度降压,故须严格掌握药物浓度和静脉滴注速度,开始以8~10μg/min滴入,同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及患者一般状态,5~15min后根据临床反应增减剂量。硝普钠遇光后分解为有毒物质,静脉滴注时药瓶及胶管上的玻璃接头处,均应遮以黑纸。此外,药物应现用现配制,不得与其他药物配伍,4h内用完。

2.3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运用洋地黄类药物时,每次给药前数脉搏。如60次/min或>120次/min出现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停药,报告医师。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黄绿视、头痛等就有可能出现洋地黄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或减量。

2.4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可排出机体潴留的过多液体,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但可引起味觉异常、口干、淡漠等。利尿可引起电解质丢失,进而使病人对洋地黄制剂耐受性降低,诱发洋地黄中毒,甚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利尿期间应观察病人有无乏力、四肢痉挛、脱水现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时复查血电解质浓度,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应用利尿剂以清晨或上午为宜,以免影响病人睡眠及受凉感冒。

2.5监护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心肌梗死,应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CCU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标明时间。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并放于床边,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

3心理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大多为中年男性,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住院治疗,医疗费用较大,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人常产生忧虑、挫折、抑郁、愤怒及消极情绪,因此应加强有关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教育,对文化素质高、性格坚强、有自控能力的病人给予全面真实的教育,调动自身积极的抗病能力;对达不到上述素质的病人,采用保护性医疗态度或介于两者之间的病情教育,避免病人悲观、失望、忧虑、沮丧等情绪,而扼杀其积极的抗病因素,避免产生较多的心理障碍,影响病情恢复。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提供病人情感支持,给予理解和关照。心律失常发作时,病人有胸闷、心悸、心脏停搏感、周身不适等,且反复发作,病人多有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护理中对病人多关心体贴,常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消除悲观情绪,增加治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