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隐私如何进行保密管理

/ 1

献血者隐私如何进行保密管理

曹巍(鹤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黑龙江鹤岗154100)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091-02

【关键词】无偿献血、招募、低危献血者、隐私、保密

无偿献血的招募就是关于无偿献血工作的规划和实施的全部过程,是为了满足献血者参与公益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和欲望,同时满足采供血机构的目标和需要。而与献血群体创造、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献血关系,保护献血者的隐私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谈如何对献血者隐私进行保密管理。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血站的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献血者的个人信息、检测结果等作为个人隐私理当得到应有的保护,否则一旦泄露献血者隐私就会引起献血者的不满而影响再次献血,甚至引发法律纠纷。因此做为血站医务工作者应确保献血者信息不被泄露。因此保护献血者隐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体检医生征询体检是从献血人群中选择合适的、健康的低危献血者的过程。征询的内容涉及既往病史及吸毒、性生活等有关内容,体检过程中有身体暴露,同于在公开的场合

下献血者不便说明或是担心自已的隐私被他人听到,而隐瞒自身的情况,从而对医生的判断和筛查造成影响。因此血站应设立征询体检室或相对隔离封闭的区域确保献血者这种隐涵的需求得到满足。随着自愿无偿献血的发展,献血人群和献血心理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为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许多血站实行了采血前的计算机核查上一次献血结果,如有不合格项,在向献血者说明或解释时,应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下采取单独的方式向献血者说明,避免引起他人注意,造成献血者尴尬或不满。在一些无偿献血发展较快的地区已采取了保密性弃血制度。当献血者认为自身不符合献血条件或意识到有危险秆为会损害受血者,却担心自已拒绝献血会引起同伴或其他人的怀疑有传染性疾病而远离时,血站提供保密性弃血的选择方式,既保护献血者的隐私权,又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为避免已永久淘汰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献血者检测结果特别是检测结果阳性的要及时通知本人。献血者检验某项不合项结果不希望被同事或亲朋好友知道。因此血站应对检测结果保密。特别是乙肝、梅毒、艾滋阳性结果应作为机密加以保管。采供血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将检测结果外泄。当献血者得知捐献的血液不能使用时,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情绪激动,会进一步询问有关知识,因此要求通知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在通知过程中要注意保密,单独通知到本人。检验结果反馈采取电话通知、面谈等形式,电话通知要认真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等,确认为本人后方可告知。当面告献血者检测结果时,要强调检测结果为献血标准,而非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并为献血者做进一步检查、主动预防和治疗提供建议,既保护献血者隐私,又完善了献血后服务。

目前,大多数血站都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采供血各环节工作人员都涉及献血者部分信息,但这些信息只能用于协助工作,不得随意议论,更不能向其他任何人透露。采

供血流程中,献血者姓名不得出现在采血袋、标本管或实验记录上,而应以数安、条形码或其他能被识别的符号所代替,通过网络登记、传送、发布和查阅。计算机网络应设置使用权限和密码,各环节操作人员不得越权阅或修改信息数据。要加强计算机保密与安全的管理。计算机文档加密处理,数据库要建立完善的备份系统,采供血局域网与外网要有物理隔离。避免献血者隐私数据流失。

做好献血者档案管理,原始记录保留十年。血站重视加强献血者隐私保密管理是体现以人为本,为献血者提供温馨的服务的重要内容,血站重视和加强献血者隐私保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建立健献血者隐私保密制度,在供血各环节完善保密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将扩大无偿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献血者招募新方略(2007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