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回收环节的综合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医疗废物回收环节的综合管理

崔桂华

崔桂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营养室>安徽六安237005)

【摘要】目的了解医疗废物产生、管理及其对社会的危害,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从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疗废物管理对策2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节管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结论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节管理,是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医疗废物回收环节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正在引起业内人士及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国外,医疗垃圾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而我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将它列为一号危险废物[1]。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一般是按住院部产生量和门诊产生量之和计算的,根据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医疗废物产生的经验估算,住院部每天为0.5~1.0kg/床;门诊部每天产生量约为1kg/20~30人[2]。我院对医疗废物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纠和整改,使其逐步走向了规范化。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3],各级医疗机构应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规范管理。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科、保卫科、后勤保洁公司等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并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机构图、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的处理措施,使医疗废物的处置逐步进入规范化。

2加强监管力度

2.1布局合理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设施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干道,减少污染环节封闭的专用运送车,确保医疗废物在运送过程中不发生抛撒、滴漏。我院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施每日统一上门回收运送、集中焚烧处理。

2.2做好“三定”即定点存放、定人回收、定时消毒。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工作,按规定时、线路收集,必须实行交接双签名,每天在贮存地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洗、消毒后备用,每天对贮存地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冲洗,并做好个人防护。

3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3.1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

3.1.1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部分医务人员在行使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终末环节对产生的医疗废物随处丢弃,不按要求分类、回收,使病区的公共场所遗留医疗废物,保洁人员将其收入生活垃圾箱。

3.1.2中间环节太多医疗废物处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医务处、护理部、院感办、后勤、保洁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责任不明确时会造成有制度难落实。处置人员的文化水平低,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科室为了节约成本不按规定使用包装用品;封口不严、不能准确称重等环节问题较多。

3.1.3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的认知不够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并对医疗废物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认知不够,易造成由医疗废物引发的安全事故。

3.2改进措施

3.2.1强化法制观念,括宽培训面及深度全院多次召开培训大会,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相关文件和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细则及相关规章制度,下发各科室组织学习、考核,选择远离病人、安全可靠的专项回收室,将相关制度上墙,做好分类警示标志,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4],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

3.2.2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建立三级督察机构,严格督察,各尽其职多部门团结协作,齐抓共管,有时表面上好像都在管,实际上大家都没认真管,或管理没到位,应重视每个环节,杜绝互相推诿,层层落实,环环相扣,责任到人,严格交接班及登记制度,每季对全院医疗废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联合督查、考核汇总评分,并详细记录。

3.2.3规范分类收集运送严格分类收集,用有色袋分装[5],便于重点处理。每个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均有全院统一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容器外表面均有警示标识,严禁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装,并使用封条封口,封条上均贴有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日期、科室、类别及重量标签,由专人用专车连同密闭容器,通过固定路线,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地。

3.2.4认真交接登记收集运送、贮存各临床科室将每日回收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等均由本科室固定保洁员与专职收集人员一起交接,称重、登记并在“三联单”双签名。医疗废物暂存地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检查送来的医疗废物的包装及标识,核查无误签字,每次运出医疗废物由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交接时,暂存地管理人员与运送人员在日报表上双签字,院感办每月随机抽查,及时反馈。

3.2.5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洁人员作为此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对他们进行重点的培训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多次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预防医疗废物对自身及患者造成的危害,以及在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正确洗手、配置消毒液等卫生常识;培训时应注重其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及医院、社会的重要性,能认真地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后对他们进行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知晓率>90%方能上岗。

通过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加强了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使医疗废物的管理基本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有效防止了疾病传播、保护了环境,保障了人们人体健康。从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保管、交运等各个环节入手,在整个过程中,保证安全有效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流向社会。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恪尽职守、严格督查、措施到位,才能保证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减少环境污染,还人类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育:中国危险物品名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58.

[2]滕倩倩,徐晓文.《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公布.中国环保产业,2003,(7):4.

[3]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2,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