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临床护理途径在足月分娩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实施临床护理途径在足月分娩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陈晓金1谢慧丽2

陈晓金1谢慧丽2

(1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临颍462600)

(2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目的:对比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所使用的方法。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具备引产指征孕妇(宫颈评价均小于或等于7分)300例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实验组,B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后的对照组。比较A、B两组孕妇在产后下床时间、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结果数据。结果:对照组产妇在床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则在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在足月分娩后中,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护理工作质量,产后下床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传统护理。

【关键词】临床护理途径;效果评价;足月分娩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38-02

临床护理路径(GNP)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展来的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集合了护理学、管理学、整体护理等,极大地影响了病人在医院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弥补以上的缺点,护士以及医护人员对情况特殊的病人制定一系列日常护理计划,比如护士向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制定产妇的护理目标,增加医护人员与产妇的交流次数,从而使护士在工作上更加积极,在护理病人的工程中也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2009.11~2011.01正常分娩的初产妇在我院所实施的临床护理路径下取得了良好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产妇300例,平均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实验组,B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后的对照组。年龄区间为19~43岁的300例产妇的,平均值为29.5±4.97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38.5±1.37);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有9例,初中88例,高中103例,大专58例,大学及其以上42例。产妇的文化程度和年龄、孕周在统计学方面均无统计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制定CNP表: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正常产后病人的需要之后,由专门人员为正常分娩产后的产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将GNP的内容表格化,以时间先后为轴,护理路线以图形的方式呈现,设立并严格执行产妇产后的护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入院后的相关知识指导、产前处理、产程观察、产后护理、用药、护理、营养把关、心理帮助、产后知识教育)并标出护理目标,做好工作记录。

1.2.2实施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传统常规方法,实验组的护理方式为按照事先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全程护理。

实验组由负责护士在产妇分娩后的2h把产后CNP表放在产妇的床上,然后在产妇意识清醒之后向其讲解和指导相关护理知识以及产妇最后将会达到的身体状态,双方共同努力有利于保障双方利益,此后的值班护士都需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对病人在产程变化、产后状况、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记录,如果病情沿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则在相应位置用“√”表示,如果病情出现异常,则在相应位置用“X”表示。医护人员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帮助。

1.3确定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每位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评估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产后下床时间。知识的掌握程度制成问卷表,设置答案已经相应分值,病人于产后第五天在专人的指导下填写,根据病人得分高低判断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好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规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在产后下床时间、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对比结果。(附表1)

表1两组产妇的5项检查结果(x-±s)

由表可知,实验组在平均住院天数的数据上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产后下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在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减少了产妇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提高了对产妇的医疗水平,从各方面都优于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的病人自入院以来,在接受了临床护理路径后,节约了花在各项检查上所消耗的时间,在基础健康教育上也有一定的提升,提高了在医院的纪律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医生和病人双方更容易沟通交流,结果不但是降低了医疗费用,而且还大大缩短了产妇的住院时间,并且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分娩之前就已经明确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有了这些明确的规定之后,医护人员就知道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事情,避免了因个人疏忽或者个人能力而带给病人的护理方面的缺陷,保证了分娩期对产妇的连续性帮助,增加了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次分析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设立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医护人员与病人达成共识,规范了病人的个人行为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建立了护士主动服务于病人的平台,有利于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黄云凤.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4)

[2]刘翠华.心理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对比分析[M]中国现代医生2010(04)

[3]王显荣.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满意度调查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20)

[3]董养珍.护理干预在安宝治疗胎膜早破早产中的效果[M]现代医药卫生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