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在艾滋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心理资本在艾滋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作用

丁慧

丁慧

成都华西艾滋病医学研究院成都金牛610000

【摘要】艾滋病对家庭生活的和谐性影响极为明显,特别是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身体以及心理,甚至会制约社会稳定地发展。一般情况下,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群体始终承受心理负担,还会形成诸多负面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人群都属于弱势群体,意识也相对薄弱,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备受社会歧视,同样使其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心理健康,尽量改善其不良情绪,恢复正常生活。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心理;防控途径;研究

1前言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病。据估计,目前我国HIV感染率为0.059%,每年HIV新发感染患者5~10万例,截至2011年底,估计全国存活的艾滋病患者有78万名。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广泛应用,AIDS已由致死性疾病转为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对于一些慢性的、无法治愈的疾病,生命质量是重要的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因此,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广泛的关注。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将某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132例艾滋病感染病人设为观察组,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7例艾滋病合感染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1)调查工具及方法

对艾滋病感染病人一般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①一般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史以及家庭的人均收入、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等;②生活质量量表:采用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MOS)开发的生命质量普适性测定量表(SF-36)对入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量表包括客观支持(3个条目)和对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越多。病人出院前进行测评。

(2)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会支持干预,对艾滋病感染病人加强社会支持干预。

①借助政府部门的有效配合

作为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心理治疗与防治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支持的力度,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措施强化社会群体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将社会作为重要支撑,并获取必要的经济支持。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应积极制定并出台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立法部门则需要对法律条文进行有效地完善,并在条文内容中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平等地位予以明确的规定。

②实时观察患者心理并采取护理措施

在防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对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心理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和患者展开沟通以及交流。与此同时,对于患者想法应进行耐心的倾听,并给予其必要的关怀,尽量满足其提出的要求并解答疑惑。另外,应当和患者以及感染者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患者的信任感,并增强其对于生活的自信心,对生活充满更多期望。

③发挥家人积极配合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性质是可控的,而且属于慢性传染疾病。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重要部分,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只有家庭环境良好,才能够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旦患者缺少家庭这一支撑,很容易产生孤立无援的情绪,甚至悲观,经常存在被抛弃的恐惧心理。在疾病痛苦之下,患者的心理冲击也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将家庭作为中心,而家属也是主要的护理对象,对家属给予大力支持,能够使其压力得以缓解,并且帮助其更好地处理生活问题,进而接纳患者,为其营造更为理想的家庭氛围,进一步降低发生不良应激事件的几率。

④心理医生的有效指导

作为心理医生,需要保证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正确认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安抚,使其了解艾滋病并不是可怕的疾病,仍然可以正常生活与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针对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展开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缓解其内心的抑郁与恐惧等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与感染者积极地接受并配合治疗,进而恢复正常的生活。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1)

4结论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艾滋病患者很容易带来不安情绪,由于缺少社会尊重,会直接威胁社会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对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应对其展开正确的引导,进而形成积极且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认知生命的重要性,践行以人为本与人人平等的理念。

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在一些研究中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胜任感和价值感,从而促使HIV感染者/AIDS病人积极情绪产生,让HIV毒感染者/病人感觉到,在面对工作和生活时,能从家人和朋友得到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其信心和希望得到提升,进而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

5结束语

艾滋病患者存在诸多负面情绪,所以,必须有人们的关注与关怀,才能够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并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范围内各方力量都应正确认知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其一定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应贯彻并落实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景兴科.艾滋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预防医学,2017(07)

[2]仇蓓蓓.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莫小云.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7(04)

[4]王璐.驻马店市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