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应用种植体支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口腔正畸治疗应用种植体支抗的效果分析

金凤琴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29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应用于种植体支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口腔牙齿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借助传统口外弓加强支抗的办法给予对照组,实验组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修复,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中切牙唇倾角差减少量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的减少量都明显的比对照组多,差异显著,而磨牙位移的距离比对照组短,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口腔牙齿畸形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实施治疗,患者的疗效比较确切,损伤也比较小,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口腔畸形,使得患者的牙齿恢复健康,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口腔正畸;种植体支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60-02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对牙齿的功能以及美观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比较多,而大多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发育不良而导致的[1]。因此大多数患者为了达到改善面型、解决牙列拥挤、优化牙齿咬合关系等效果都选择口腔正畸进行治疗[2]。而正畸治疗的关键在于支抗控制,因此本次研究将2015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口腔牙齿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应用于种植体支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口腔牙齿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7.9±5.1)岁;实验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8.3±4.7)岁。本次研究将进展期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黏膜疾病的患者排除,并且将存在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将牙槽骨丰满度不够、存在口腔正畸治疗史的患者排除;排除依从性欠佳,配合度较差的患者。凡是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都自愿参加试验,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口外弓加强支抗,在患者的口腔内配合Nance弓、横腭杆增强支抗实施配合修复,在上颌处的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处进行带环,患者每天坚持佩戴时间不小于12小时。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修复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口腔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利用铜丝分开待植入的微型种植体的牙齿,而且要在预植入的地方进行标记,采用X线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显示,对于牙根的形态、位置、毗邻组织的具体情况等将微型种植体植入。将患者牙槽处的黏膜切开,并且将粘骨膜进行翻瓣,植入种植体,在植入的过程中应该和骨面保持垂直,可以适当的向牙根的方向偏2~3mm。对种植体周围的黏膜采用派力奥进行涂抹,术后采用X线对压根和种植体的关系进行确认,并且将镍钛拉簧对种植体和牵引钩进行连接,其中拉簧应该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更换,然后根据患者牙齿的移动情况适当的调整加力值。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并且评价其疗效。显效,表示牙列的形态以及咬合关系比较稳定,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感,借助影像学复查患者的种植体周围没有透射区;有效,表示患者的牙列形态正常,但是患者感觉口腔有异物,对咀嚼产生了影响;无效,表示患者的牙列形态以及咀嚼功能都有影响。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中切牙唇倾角差的减少量、上中切牙凸距差的减少量、磨牙位移距离等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利用t检验计量资料,实施χ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97.14%,对照组80%,实验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3.讨论

口腔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其中牙齿畸形就是其中一种。口腔正畸是一种集功能和美观为一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的畸牙进行矫正,对于错位的牙齿排列整齐,提高牙齿的美观度的同时也恢复了口腔的健康,使得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稳定性恢复良好[3]。但是口腔正畸的修复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的不适感,使得治疗效果欠佳。

在口腔正畸实施的过程中对患者采用支抗进行修复,这种技术可以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反作用力进行抵消或者可以进行抵抗,增大了临床的治疗效果[4]。传统口腔正畸中的支抗方式包括“J”钩、横腭杆、唇挡等措施,但是这些办法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欠佳,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种常规的治疗办法操作的难度比较大,要求患者的配合度一定要紧密,但是修复后患者还是会出现前后牙覆盖不齐的现象,特别是稳定性差,患者还伴有疼痛、牙龈炎等并发症[5]。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借助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半径比较小,形状为螺纹状,旋转比较灵活,操作简单,而且植入部位不会对其产生限制,对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小,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特别是承受力比较大,不会发生偏移的状况,修复效果比较好[6]。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且中切牙唇倾角差减少量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的减少量比对照组多,而磨牙位移的距离比对照组短,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综上所述,对于口腔牙齿畸形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实施治疗,患者的疗效比较确切,损伤也比较小,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口腔畸形,使得患者的牙齿恢复健康,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远.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治疗效果及稳定性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09):94-95.

[2]张红,张绍伟.激光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03):302-313.

[3]黄芬.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3):103-104.

[4]李重青,李红强.86例口腔正畸中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5):120-121.

[5]李涛,雷荣昌.基于口腔正畸的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51-52.

[6]韩世智,耿晓君,胡方育.应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口腔正畸疗法治疗错颌畸形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