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的关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的关系探析

李志勤

李志勤

(临桂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临桂541199)

【摘要】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和宫颈炎发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宫颈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宫颈炎患者,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宫颈光滑组、宫颈糜烂组与黏液脓性宫颈炎组(以下简称A、B、C组)。采集其解脲支原体标本,并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分析解脲支原体和患者发病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的宫颈炎,都有不同程度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症状。宫颈糜烂Ⅰ度、单纯型宫颈糜烂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和宫颈光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Ⅲ度宫颈糜烂、颗粒型宫颈炎、乳突型宫颈糜烂及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均要明显高于宫颈光滑组(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和宫颈炎发病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宫颈炎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可为尽早诊断、及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宫颈炎解脲支原体关系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084-02

引言

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解脲支原体感染在女性疾病中也较常见,可引发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甚至会导致不孕;如果是孕妇,则可能造成胎儿发育异常、早产、流产等不良后果,危害性很大。有研究指出,解脲支原体在性成熟女性阴道中的分离率相对较高[1]。但是,在临床中检出解脲支原体还不能确定是否处于感染状态。为了弄清解脲支原体感染和宫颈炎的关系,我院对90例宫颈炎患者进行了解脲支原体检测。现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宫颈炎患者。本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47岁,中位年龄为32.2±2.1岁,均有性生活史。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宫颈光滑组、宫颈糜烂组与黏液脓性宫颈炎组(以下简称A、B、C组)。其中,A组20例,B组43例,C组27例。其中,16例例宫颈糜烂Ⅰ度,20例宫颈糜烂Ⅱ度,7例宫颈糜烂Ⅲ度。根据柱状上皮外观的表现,宫颈糜烂组又分为单纯型(10例)、颗粒型(12例)与乳突型(21例)。

1.2方法

1.2.1标本的检测

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至7天,叮嘱其禁止同房,并停止使用抗生素药物及阴道清洗。在采集标本时,患者取截石位,然后用窥阴器对阴道进行扩张处理,再用无菌棉对宫颈分泌物进行清理,最后用无菌面插入宫颈2cm部位,充分接触宫颈壁,约旋转20s便取出,放入培养管及时送检。

1.2.2治疗方法

根据病人的宫颈分泌物检查结果以及药敏试验分析,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口服与阴道局部用药、静脉注射,连续治疗2周。停药3天后,再进行宫颈分泌物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宫颈炎患者的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解脲支原体感染。其中,A组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为20.00%,Ⅰ度宫颈糜烂的感染率为43.75%,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Ⅱ、Ⅲ度宫颈糜烂的感染率分别为55.00%、71.43%,均远远高出A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宫颈炎患者的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对比[n(%)]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在妇科疾病中,宫颈炎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发生于女性下生殖道,有急性、慢性之分。慢性宫颈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等[3]。其中,尤以黏液脓性宫颈炎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急性宫颈炎,主要症状为白带异常、尿频尿急、下腹部不适等,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均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几年,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宫颈炎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做到及早诊断、尽早治疗。

支原体通常先引起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还可入侵到宫颈与前庭大腺,进而导致宫颈炎、前庭大腺炎等疾病[4]。如果未能及时控制感染,它则可能经黏膜组织向上游行,进而引发上生殖道感染,并导致盆腔炎、输卵管炎等。其中,支原体感染导致的不完全梗塞输卵管炎性粘连,是引起异位妊娠的主要因素。支原体感染往往能够经胎盘实现垂直传播,或通过孕妇下生殖道感染向上扩散,严重时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等严重后果。

从病理的角度看,支原体感染是引发宫颈炎的最重要因素。在人体泌尿生殖道系统的多种支原体类型中,尤以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及生殖道支原体最为常见[5]。近年来,医学研究更加深入,支原体感染和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也日渐被人了解。比如,解脲支原体感染则是较具典型性的一种传播疾病,是妇科疾病诊治中需重视的一个问题。解脲支原体属于一种原核微生物。在当前的支原体类微生物中,解脲支原体是能够在无培养基条件下繁殖的最小一种。在解脲支原体中,因为其结构较独特,无细胞壁结构、基质、黏膜等,故在人体中可有效分解尿素。因此,这也是检测有无支原体存在的有效根据。若患者发生生殖道炎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其宫颈黏膜,支原体微生物则会趁机入侵,并黏附于黏膜位置,加重患者的宫颈炎症病情。

在宫颈炎的发病原因中,解脲支原体感染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在女性生殖道中能够检出有大量的解脲支原体,比例约在5%~77.2%的范围内。研究发现,解脲支原体可与宿主共存,且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不适携带状态,所以当检出解脲支原体时,也不能马上判断是否为感染状态[6]。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90例宫颈炎患者进行了解脲支原体的分离及检测试验。从表1中可发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解脲支原体感染,且宫颈Ⅱ、Ⅲ度糜烂以及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均要要远远高于宫颈光滑组,分别比较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解脲支原体和宫颈炎的发病及类型有紧密联系。从表2中可得知,宫颈颗粒型与乳突型宫颈糜烂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也要显著高于宫颈光滑组,两两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解脲支原体感染程度和宫颈炎的分型密切相关,是判断宫颈炎类型与分型的有效依据之一。

综合来看,解脲支原体是一种生命繁殖能力较强的病原体,其感染程度如何与妇科炎症的发生有直接性联系,更是导致宫颈炎的首要原因。对宫颈炎进行解脲支原体的分离与检测试验组,能够较快、较准确地判断宫颈炎的分型,为宫颈炎的及早诊断、尽快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戚晓燕.解脲支原体与宫颈炎和阴道炎的关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7):67.

[2]田海侠.慢性宫颈炎发病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44-45.

[3]马方,贺银燕,崔艳梅,孙晓波.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J].航天航空医药.2010,21(02):164,205.

[4]黄小玲,温思思,江萍.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发病间的关系[J].求医问药.2012,10(07):842.

[5]徐华龙,徐丽艳,张明间.1250例宫颈糜烂与解眠支原体感染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150.

[6]王素美,张大华,肖白,等.解脲支原体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7(15):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