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活动课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来华留学生活动课探索

艾贵金

上海大学上海200000

【摘要】关于活动课,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将之作为一项规定纳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者甚少,而来华留学生的活动课,更鲜有人提及。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开展过的活动拟在这方面做一探索。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活动课

1.引言

关于活动课,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如龙再云的《认真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努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李云淑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思考》,李臣之的《活动课程研制的价值取向》和《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张华的《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等,但这些研究仅限于母语是汉语且是基础教育的国内的学生。在对外汉语领域,有王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的构建》,张红蕴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课程简论》和孙秀敏的《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活动课的作用》等,除此之外,研究者甚少。

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活动课被作为一项规定纳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没有一个文件将之纳入课程设置中。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对外汉语教学逐步提出并确立将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汉语教学也从注重知识结构发展到结构—功能相结合,注重汉语实际交际用途,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上。章兼中(1999)崔永华(1997)都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对外汉语的首要任务。

1999年,对外汉语教学界提出了要“树立新的对外汉语教学观念”,不能只进行语言教学。

美国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也要求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使用所学语言。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语言学习上都重视运用,对外汉语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讲授,一定要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活动课的开展势在必行。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来华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除了日常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外,还有每年的语言实践活动课。这些活动课一直客观存在于留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当中,但是活动课的设计、组织、实施却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更无一定的教材可供利用。所以,有组织、有秩序、有依据的活动课地开展刻不容缓!

2.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2.1二语习得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

二语的学习是一个由输入——解码——输出的过程,在输出的过程中又有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这五个阶段。那么怎么培训学生在输入——输出——输入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用所学的知识与别人进行交际,活动课在这方面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2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1994)提出了“从做中学”他认为无论孩子还是成人,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从做中学,在做中成长。

2.3建构主义心理学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2.4多元智力理论。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们对多元智力理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喜好是各不相同的。同样的学习材料,有些人用读的方法比用听的方法学得更好,有些人则相反。很多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学习比只用语言解释学习更加有效。因此,亲历的实践活动就有了它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3.活动课的原则

3.1.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在活动课中要让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以教师为辅的原则。

在活动课中,教师不能“教”学生实践,而应该辅助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组学生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活动课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3.3突出特色的原则。

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活动课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活动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3.4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活动课中,应该结合本校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因势利导来开展。如果学校在北方,那么活动课的开展应该多一些北方特色的内容;如果学校在南方,则应该多一些南方文化的讲解和实践。

4.活动课的设计

4.1活动课的预期安排。针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活动内容,另外需结合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安排一定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进来并有所得。

4.2实行中的灵活处理。在进行活动课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学生的突然缺席,路人的突然加入等,要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4.3结束后的总结。每一次活动课结束,教师都要认真详细地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点评每位学生的表现,并行之成文,下次活动便会更加完美。

4.4分级设计。根据每个年级学习的情况,活动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如同是去北京进行语言实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应该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活动内容,如用简单的汉语跟中国人打招呼,询问中国人街道的名字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适度的范围内,安排当导游,当老师等活动,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理解。

5.活动课的内容

根据模式的不同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5.1研究型活动。

留学生在汉语教师的指导下,或从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出发,或从某些语言现象、文化现象引发的问题出发,通过一系列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验论证等研究手段,最终形成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汉语言专业留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的很多活动,包括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的过程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如《中越民族服装的异同》、《中柬打招呼的异同》、《留学生学习过程中背诵的必要性》、《中哈餐桌文化的异同》等。

5.2日常型活动。

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凭借所学汉语知识和自身经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面临的问题,以求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并灵活运用的实践活动。留学生的《问路》、《学点菜》、《在银行》、《在超市》、《我来当厨师》、《我来煮茶品茗》等实践活动属于这一类型。

5.3访问型活动。

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观、考察、访问等方式走出校门,接触中国社会,了解中国文化,通过丰富知识与阅历积累经验获得对中国和汉语言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如各种长途、短途旅行,参观博物馆,游览颐和园、长城等等。在这类活动中,可举行《我来当导游》、《我来当记者》、《跟我去踏青》、《与雪共舞》、《街头访谈》等各种活动。此种活动结束,学生可根据记忆写成文章,或根据采访内容回校做汇报。

5.4公益型活动。

是学生在学校有组织、有目的的组织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直接参加社会活动,表现自己的能力。如留学生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参加的各种公益性活动:《为灾区祈福》、《为孤儿献温暖》、《为老人歌一曲》、《我来当翻译》等。

5.5汇演型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日常学习或晚会中,表演汉语节目,展现自己的能力。如可以表演舞台剧《成语故事》、《在中国的这段日子》、《我爱中国》等。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有选择地教唱并表演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友谊地久天长》、《再见》等。根据学生们的情况,改编反串一些舞蹈《nobody》、《小苹果》等。

在准备这些节目的过程中,分配给学生不同的任务,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汇总出有《我来当导演》、《我来当编剧》、《我来当演员》、《我来当裁缝》、《我来说相声》、《我来当模特》、《我来打太极》等一系列总结性的文章。

5.6班会型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两个星期或每月开展班会活动,《我爱我家》、《放飞梦想》等。

5.7比赛型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校外或校内举行的比赛,如汉语桥大赛、作文比赛、拼音比赛、筷子比赛、朗诵比赛、写汉字比赛、中国文化知识抢答等。

以上从活动课的理论基础、原则、设计和活动内容等几个方面对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索,语言学习不单单在课堂,充分有效利用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崔国富,朱美英.“从做中学”与教育的生存论解读———杜威实用主义生存论学习与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2]崔永华.关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培养目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37-44

[3]陈绂.五个“C”和AP汉语与文化课教材的编写》[J].语言文字应用,2006.(3)[S1]:59-65

[4]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5]龙再云.认真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努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

[6]李臣之.活动课程的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1999(11):1-5

[7]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结构、实施过程及保障[J].教育科学研究,2002(2):26-29·34

作者简介:艾贵金,女,1979年11月出生,上海大学在读博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