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开发应用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微课开发应用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黄海伟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目的:评价微课开发应用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实习的医生116名,观察组(58名学生)基于微课开发开展网络教学,对照组(58名学生)进行常规带教,教学结束后对比两班理论、操作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与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课开发应用在妇产科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带教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课;妇产科教学;带教实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11-02

妇产科教学是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具有积极影响。近年来我院妇产科教学依托于微课开发,在微视频的辅助下临床带教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能够培养实习医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妇产科带教老师及实习医生的一致好评[1]。本研究拟采取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评价微课开放应用在妇产科带教实习中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选择在此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实习的116名实习医生,根据带教方式将全部实习医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微课开发应用教学,包括男13名,女45名,年龄23~25岁,平均年龄(24.43±0.39)岁,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带教,包括男11名,女47名,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4.89±0.54)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式,按部就班开展临床带教,由带教老师负责妇产科临床知识讲解。观察组则基于微课开发开展网络教学,将全组58名实习医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6~8名,将现有的教学资源与临床操作视频整合后制作成微视频,视频时长以10~15min为宜,向各个小组提供学习的微视频,由各组组长组织组员观看微视频,可以下载到手机、电脑、ipad上随时浏览,实习医生根据微视频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现课堂外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并提出问题,组长收集后统一反馈给带教老师,由教师利用统一带教时间对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解疑答惑和总结,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1.3教学考核

观察组与对照组实习医生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临床实习,全部教学结束后安排统一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与操作两部分,满分100分,其中理论部分40分,操作部分60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本研究计量资料加以处理,组间数据施以t检验,P<0.05时,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对比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对比(x-±s,分)

3.讨论

微课是一种以某一知识点为出发点,以微视频为载体,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又可以称为“微视频学习资源”[2]。微课具有短小、精炼、独立的特点,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迅速广泛的传播,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3-4]。随着微课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医院妇产科都加大了研发创新力度,将其引入到具体实习带教工作当中。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开展基于微课开发的带教方式后,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与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微课教学中知识点首先通过视频的方式进入实习医生视野,使其能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堂小组讨论与带教老师点评总结等多种形式,教学不再单调乏味反而充满趣味性,有利于临床带教效果的提升与改善[5]。

综上,微课开发应用在妇产科带教实习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培养实习医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贾琳钰,温菁,路旭宏,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28):296-297.

[2]袁亚敏,周晓欢.基于微课教育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2):64-65.

[3]王一子,宋子旋,杨清.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联合翻转课堂的妇产科实习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106-107.

[4]李玮伟,蒋鑫,傅海龙,等.基于微课的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手术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07):39-40.

[5]孙英,李柳丽,苏琼,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融合CBL与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妇产科护理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