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的效果评价

张丽华程颖

福建福州市第一医院血透室350009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应用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2月每月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分析总结,对各类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发现的护理安全进行分析处理及杜绝再次发生的解决办法。结果:在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技能操作成功率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体制,培养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规范护理培训,利用品管圈,不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疗法作为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成熟的替代肾脏的治疗技术。因其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设备依赖性高,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类风险事件,影响患者的住院安全。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质是把以往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被动处理变为发生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使护士积极主动地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1]。为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服务质量,近年来笔者尝试实行了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中心现有血透机47台,血滤机3台,连续血液净化机1台。开展的血液净化治疗项目有血透、血滤、血灌、连续血液净化负责除ICU外的血液净化治疗工作。每月平均透析2500左右。我科护士共有18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护士10,本科学历6名,大专9名,中专3名。而这18名护士中,工作10年的有4名,工作3年的有3名,其余的工作年限都较短,且无临床护理经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2方法

1.2.1回顾性总结收集我院从2013年进行的18000多血透的例数,将这段时间在我科发生的非计划性拔针,动静脉瘘穿刺失败,渗血未及时发现、透析器堵塞、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机器操作失误,患教不到位等在血透治疗过程中易发生的护理分险因素,分析每类分险因素发生的原因,分析我科的优缺点,制定相宜的护理管理对策,加强分险管理。

1.2.2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因病人数增加较快,我科在血透室工作不满3年的护士有11名之多,因此加强三基培训和专科培训压力巨大。新护士专科业务知识薄弱,业务技术不熟练,应急能力低,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病人安全受威胁,因此在完善透析护士工作职责、护理常规、血透各项操作规程后应护理部的要求,我科成立了质量控制组、动静脉穿刺组、带教组、病房管理组、病例书写组。建立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制度等,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考核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奖惩兑现在每月的奖金发放中体现。

质控组由科室两名年资高的主管护师担任,负责检查各项护理操作落实情况,加强检查透析治疗重点环节的查对工作。并且规定了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以便护士长较快掌握护理中出现的薄弱点,并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探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案,每月两次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减少或杜绝类似的护理差错出现。加强无菌操作及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执行血透感染控制,减少院感的发生。

由于血透老年病人多,血管条件差,且高位瘘患者增多,给穿刺带来很大的考验,因此我们成立了由3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和两名高年资穿刺技术好的护士组成了动静脉穿刺组,对内瘘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由穿刺组成员指导分管护士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血管穿刺,并规定工作一年内的新护士不开瘘,从而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近年来我科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开展的钝针穿刺,也是以同样的方法加以铺开,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病人人数急剧增加,新护士增加较多,因此血透中心成立了带教组,完善对各级护士的培训制度,修订培训计划。对新入科的护士必须经过三个月的专科培训,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平时组织科内每周一题问、每月组织各个阶段的护士学习三基理论,操作培训以及应急预案演练,达到人人掌握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血液透析专科技能考核。不定期外请专家授课,选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

1.2.3做好风险评估针对我科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适时的风险评估,发现有高危的患者在在病历的显著位置贴上红色标签,提醒当班护士对该病人的防范重点,如:对年老,行动不便或失明患者贴上防坠床,对躁动患者贴上防导管脱落。心衰患者贴上心衰的标记,提醒操作的护士上下机引血或回血时注意控制血流量,防止因护士操作不当引起病人不舒服;还有防渗血,防低血压等等的提示,以便当班护士能较快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尽早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在护理人员分配上,以老带新,护士每半年轮转一个区域,使护士尽快掌握本病区病人的基本情况,尽量减少护患的陌生感。

1.2.4改变服务理念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关心、关怀患者成了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和中心任务。患者进入透析室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因此要求护士要热情迎接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血透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经常到床边观察询问患者情况,给予语言的安慰。透析结束,协助患者称体重,交代注意事项

1.2.5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患者教育,患教工作始终贯穿血透的全过程。血透患者是一群特殊的患者群体,长期的血液透析,容易使患者遭受并发症的折磨,导致患者产生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2]因此加强患者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过透析时的宣教,发放小册子、食物食谱的定制及每周一次患教专题讲座来加强患者教育,并成立健康咨询门诊,每周2次接受患者的营养健康咨询。由于血透患者每周有3次血液透析治疗,因此鼓励病友们积极地分享自己治疗的经验,选择优质病人进行透析经验的分享,使得患者及家属更好掌握血透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医护双方共同探讨,选择个性化的血透处方,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保证病人的透析安全及护理安全。

2结果

在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技能操作成功率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透析技术是一项专业性强、并发症多、风险性大的治疗方法,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3]。本文探讨分析了由于护理安全隐患导致的患者不良反应,为了减少该类不良反应,降低护理安全隐患,我科2013年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对统计出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护理管理对策及实施方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并实施,通过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和透析不良反应评估及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士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工作预见性,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并自觉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在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技能操作成功率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华,孙丰娥.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31):308-309.

[2]许亚如.26所医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7):974-976.

[3]刘秀玲,张秀萍,赵楠.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建筑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237.

[4]石虹.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0,8(31):2869.

[5]吴春燕,王文娟,应迎娟,等.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9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