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教学阶段如何讲好中国民间美术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在高中教学阶段如何讲好中国民间美术课程

雷莎

雷莎

(库车县第二中学,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民间美术是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构成因素,成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就其历史意义而言,民间美术是一切民族美术传统的万川之源。中国民间美术就是一种民俗现象,因它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高中阶段的民间美术课程是以美术鉴赏为主。大量的图像和专业知识加之繁重的学业。要是没有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会使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中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1

美术范畴里的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乡村民间的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并流行的一种美术形式。我国的民间美术反映的是我国的典型性、中华民族性、传统性、区域性,折射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美术是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构成因素,成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很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它是一个可以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被誉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民间美术就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必须了解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与人们的民俗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生子祝寿的装饰品,过年用的年画、春联、剪纸、花灯、扎纸,还有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用到的符道神像、服装挂饰、龙舟彩船,食品里具有代表的月饼花模以及我国少数民族过节会穿的服饰等。这些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这个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制作用的材料大部分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的木头、布料、纸张、竹或泥土,只是要求作者制作技巧要高超、构思要巧妙,并且还要擅长大胆的发挥想象,要常用人们最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清新刚健、积极乐观、淳朴活泼,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就其历史意义而言,民间美术是一切民族美术传统的万川之源。民间美术是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根本特点就是从未离开人类最初的本源。民间美术既能满足我们的物质实用,又能满足我们的精神审美。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种类繁多,造型朴实美观,题材广泛,体现了人生的艺术内涵,反映了我们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是因人类对社会的一种理解而产生的。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行为和语言所传承的喜好、习惯等。

中国民间美术就是一种民俗现象,因它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日常生活中的民俗活动也为民间美术的创造提供了原动力与素材,而民俗民风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又让民间美术变得丰富多彩。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所以,可以说民俗是民间美术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沃土,而且民间美术成为民俗文化的唯一视觉载体。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间美术孕育于物质民俗,同时又展现居民服饰等的精美;二是民间美术孕育于社会民俗。同时又体现在岁时节令、礼仪习俗等;三是民间美术孕育于精神民俗。同时又为宗教、巫术、游艺等活动提供多姿多彩的舞台。

在美术分类中有一个特殊范畴,它就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特指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生活里底层社会的善意劳动群众,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需求而制造出来的,并通过集体传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不断发展并演绎出来的一种美术形式。中国民间美术,艺术范畴宽泛,它包括了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工艺美术等。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史的漫漫长卷中,民间美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高中阶段的民间美术课程是以美术鉴赏为主。大量的图像和专业知识加之繁重的学业。要是没有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会使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学生喜欢这个课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对高中民间美术课程有以下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转变教师角色,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授课机制,由过去的课堂上老师说了算走向现在的课堂民主化,大家齐发言;由过去的知识只来源于授课教师走向全方位,多渠道获取知识。让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师生交往,师生互动的全新格局。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彼此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再不是过去那样圣神不可侵犯的“圣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二、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掌控驾驭课堂。现在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经不像原来的学生那样,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媒介,老师要交给学生一碗水,恐怕自身要拥有比一桶水还要多的水,才能在课堂上应付自如。现在的高中生经过多种渠道的积累与实践,他们总想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来看待艺术作品。所以我认为,提高民间美术课程的质量,必须先从美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做起。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美术教师拥有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进修,与美术有关的文学、历史、建筑、摄影、科技等多方面的课程,才能做到逐渐充实自己。

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有感觉到它的味道,才会产生相应的兴趣,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大多美术老师,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总也保持不了一个相当长久的阶段,况且高中学生高考压力都很大,平时很难从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己。因此,这时候作为美术老师,就必须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如喝茶,品出茶的清香;如看画,悟出画的神韵。

四、师生共同讨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因为上课的对象是高中生,所以应该强调学生对作品的直觉感受,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体氛围,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作品对学生的暗示性。在上美术课时,要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来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评价与论述,使学生学会组织自己的思路,增强艺术的辨别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开学习美术这一学科的门窗。

综上所诉,过去的美术教学大多数教师存在一种通病——就是一味地灌输。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融入到学生中去。基于其他美术教师长期的美术教学经验以及我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美术教师永远值得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