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在神经ICU中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多重耐药菌感染在神经ICU中的临床分析

李华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在神经ICU临床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ICU患者14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将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观察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是否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关注神经ICU此类患者,严格防控措施,规范诊疗及护理操作,减少神经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为共同应用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而出现的耐药性细菌感染。ICU患者是医院内感染高发群体,主要原因为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并且进行侵入性操作,给予抗生素治疗等[1]。多种耐药菌感染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还会使其住院时间延长,进而增加死亡率。近年来,病原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容易出现交叉感染或爆发流行[2]。在临床上,应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控制。本文选取我院ICU患者14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分析神经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中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患者14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将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男、女为39例、31例,平均年龄(36.42±21.36)岁,高中及以上学历27例,高中以下学历43例,对照组男、女为37例、33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8例,高中以下学历42例,平均年龄(37.11±20.46)岁。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比,P>0.05。

1.2方法

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临床资料,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核对。收集资料有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是否中心静脉置管、泌尿道插管、行过手术。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并研究病原菌分布情况。多种耐药判定标准: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工具:SPSS20.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n%表示,分别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进行泌尿道插管的患者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行过手术的患者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病原菌分布

从140例患者中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1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2株,鲍曼不动杆菌29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大肠埃希菌17株。分析后,70株细菌为多重耐药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4株,鲍曼不动杆菌21株,大肠埃希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

3讨论

神经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多为昏迷状态,其生理反射减弱,导致咳嗽无力,进而出现吸入性肺炎[3]。并且昏迷患者气管切开,进行反复吸痰,容易对粘膜造成损伤,在使用呼吸机时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神经ICU患者无自主意识或自理能力较差,部分患者必须由家属或护理人员照顾,相比于其他科室,神经ICU患者住院时间更长,因此危险因素较多,进而增加医院感染风险,神经ICU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点区域[4]。

作为医院重要组成科室,ICU主要负责危急症患者救治工作,但是患者大多免疫力差、体质弱,比较容易出现院内感染。本文分析神经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是否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其免疫功能越差,容易出现感染,侵入性操作连通体内无菌缓解与外界有菌环境,导致人体无菌环境进入微生物,长时间抗生素治疗后,留下多重耐药菌[5-6]。当前,医院缺乏较为完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及解决措施,因此,必须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对策,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根据感染及耐药情况,肺炎克雷伯菌要慎重选择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感染可经验选用头霉素类、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慎重选择第三代头孢霉菌、喹诺酮类;通绿假单细胞菌慎重选用酶抑制剂、碳青酶烯类、四代头孢、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经验性用药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并结合微生物及炎症指标,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可以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造成的NICU内感染,可以使用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验选择糖肽类抗菌药物及莫西沙星。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不仅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还需从根本上减少耐药菌的出现,切断耐药菌传播[7]。在神经ICU,多重耐药均检出率较高,临床医师需要结合患者原发病及相关易感因素,预测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敏感抗菌药物。患者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细菌耐药,产生多重耐药,临床上,对多种耐药菌进行有效的控制非常重要,需要从各个环节控制抗菌药物滥用,遏制多重耐药菌出现。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提高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意识,提高自身责任感,加强督查,针对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价与整改,进而预防神经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所以,患者是否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关注ICU此类患者,严格防控措施,规范诊疗及护理操作,减少神经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丹.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5,26(11):160-164.

[2]肖秀丽,周玉衡.某基层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其临床分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0):1003-1005.

[3]谢朝云,覃家露,熊芸,等.住院患者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4):27-30.

[4]钟韵,陈奕慧.某医院临床多重耐药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2):1212-1214.

[5]余华容,廖丽.ICU多重耐药菌综合防控措施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6):3-4.

[6]林佩贤,黄宝添,许斐斐,等.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4):228-231.

[7]韩东升,韩崇旭,薛小萍.院内感染中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416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