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企业之计量信息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智能化企业之计量信息化

张明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岳西县供电公司安徽安庆246600)

摘要:能源计量是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本文阐述了电能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和常用能量测量仪表的类型。在信息时代,建议企业加强能源计量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构建能源计量智能采集网络。混凝土施工形式可分为电缆集料法。网络、GPRS无线采集网络和WiFi无线采集网络可以以多种形式使用,以满足需求,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结合能源管理、能效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最终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

关键词:能源计量;信息化;智能化;能源管理中心

1能源计量管理及问题

能量测量是能量管理者获取所需能量数据的基本来源。为了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节能效率,有必要为能源计量提供准确的决策和管理依据。所以所谓的“测量前”就是这样。然而,目前工业企业的能源计量手段显然与它们的地位不相适应。基本保障职能的计量职能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管理系统。企业节能领导不重视能源计量管理,导致能源计量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能源计量范围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能源计量器具严重不足,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不到位,甚至缺失;不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不是G。对工厂厂房的能源性能参数进行评估,不能有效地运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2)测量精度。企业能源计量是否准确取决于计量器具的选择。首先,仪器的测量范围应根据测量的能量介质的实际操作条件来选择,例如测量蒸汽和压缩空气的流量计。如果量程大,精度不高,则流量低时容易测量流量,造成年/月累计流量统计的严重误差。其次,应考虑仪表的可靠性,精度等级应满足一定的使用寿命要求,如:蒸汽流量计的叶轮,经过一年的蒸汽不断冲蚀,不可避免地会损坏甚至脱落,这就要求在选择仪器方面,产品质量可靠。

3)测量仪器的维护。在电能表安装使用后,企业运行维护人员有必要进行后续的维护,尤其是需要提供稳定的电源和网络环境的远程测量仪表采集装置。信号中断常常在使用能量介质和现场环境的影响下进行。发生数据采集错误和不准确,需要企业仪器维修人员及时维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现场维护通常是给仪器安装厂进行维修,一旦免费维修周期,就不会出现维修情况,进而造成系统瘫痪。

4)其他问题。在能源计量仪表的使用中,存在着检测不充分、不定期核查、仪器及时更新等问题。

2能源计量智能仪表简介

根据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中的能源定义,能源是指煤、原油、天然气、焦炭、煤气、热、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等直接或各种有用的能源,通过加工和转化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其中,水、油、气(汽)能计量一般采用流量计,并配有智能采集终端或远程传输模块,流量计常用的类型有:差压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原煤、焦炭等固体能源常用皮带秤进行计量,并配有智能采集终端进行采集数据传送;电能计量一般用于智能电能表,而功率智能表是最快的发展,它可以集成各种功能(如电能计量、电能统计、电能计量)。企业的能源计量装置数量最多,包括负荷分析、负荷监测、超限报警等。与以往的机械式电能表相比,其结构精巧,测量精度高,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3能源计量采集网络

电能计量采集网络的建设主要依靠采集终端的智能计量装置和设备,以及通信网络和上层数据服务的支持。其体系结构一般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监控层。

1)感知层是整个采集网络系统的前端,包括智能计量仪表、采集装置和通信网关,是能源计量采集网络的基础和能源数据采集的来源。

2)网络层为采集网络系统的信息传输中枢。收集网络是以多种形式构建的,主要包括:a.有线采集网络。它通常由以太网光纤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智能网关等组成。它具有采集信号稳定、数据丢失困难、响应速度快、采集周期可达到秒级等优点。缺点是施工量大,成本高。受厂区建设、仪器安装位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元素的影响很大。B.GPRS无线采集网络。数据采集终端与电缆采集网络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采集终端可以通过GPRS移动信号传输数据,数据中心需要添加专用网络IP端口进行数据接收。其优点是克服了安装位置偏远、监测范围宽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缺点是,由于移动信号的影响,采集数据不稳定,容易丢失,采集周期受到RTU电池使用寿命的限制。C、WiFi无线采集网络。类似于家用WiFi的原理,需要在采集终端安装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如果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超过了覆盖范围,则应该安装无线中继器来扩展信号以满足实际的检测需求。其优点是可以降低部分施工成本,理论上实现有线网络的采集精度。缺点是采集信号易受外部电磁干扰引起的数据丢失或误差的影响。为了满足用户能源数据采集的要求,并考虑项目建设的投资因素,可以将收集网络的构建以上述网络的形式使用,以优化资源和降低成本。例如,电力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周期要求较高,仪器的分布集中。电表通常安装在工厂的变电所中。因此,电力数据的采集可以采用有线采集网络的形式,水表的数据采集周期不高,一般工时级可以满足需求,安装位置更加分散。因此,水表的数据采集一般采用GPRS无线采集网络的形式。

4发展前景

1)平台基础。在信息时代,能源计量收集网络的建设需要一个稳定、准确、经济、耐用的智能采集仪器和网关来进行数据支持。企业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这是建立能源计量收集网络的前提。

2)组织基础。节能观念的转变、健全的能源管理体制和优秀的能源管理队伍是建立能源计量收集网络的关键。

3)技术的应用。能源计量采集网络和企业能源管理控制系统的建设需要自动化采集、网络通信、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能源效率分析等多方面的技术。它涉及多个工作和多链路工作交叉,技术和数据的结合需要精确。

4)建设模式。能源计量收集网络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毕竟,在钢铁冶金行业中,政策资金雄厚的企业仍然很少,而资金的原因往往是最大的阻力。建议企业将自身的能源使用条件和投资能力结合起来,分批次和分批进行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的转换和建设,最终完成企业能源企业的整体建设。管理中心。为了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压力,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实施项目的建设,以实现企业能源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企业能源计量监管问题的探讨[J].刘平进.科学技术创新.2017(26)

[2]企业能源计量之我见[J].刘英博.经贸实践.2016(16)

[3]我国企业能源计量现状及发展趋势[J].马立强.企业标准化.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