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肖红

(讷河市肖红儿科诊所1613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诊所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小儿患者36例,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取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采取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45.8±3.7)h、(44.7±3.2)h、(52.7±4.8)h;对照组分别为(50.4±4.5)h、(49.8±3.5)h、(60.3±5.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由于小剂量甲泼尼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疾病,是一种以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传染性强等特点[1],如不及时治疗危及患儿生命。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症状更为严重,不仅出现红斑,同时伴有发热、血压升高、心率增加等症状,对患儿多系统造成严重损伤;甲泼尼龙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见药物,但对于该药物的剂量尚未达成统一。本研究通过对我诊所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诊所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小儿患者36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重型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患儿、肝肾功能障碍患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药物禁忌症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18例,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1±1.2)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为(3.5±1.1)d;对照组患儿18例,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7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9±1.3)岁;病程1~9d,平均病程为(3.3±1.1)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儿20%甘露醇对患儿颅高压进行控制,每日治疗三次;给予患儿呋塞米静脉注射,剂量为2mg/(kg?d),免疫球蛋白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1g/(kg?d);利巴韦林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剂量为10mg/kg;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血压、呼吸灯情况;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甲泼尼龙治疗,剂量为2mg/(k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甲泼尼龙治疗,剂量为10~15mg/(kg?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45.8±3.7)h、(44.7±3.2)h、(52.7±4.8)h;对照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50.4±4.5)h、(49.8±3.5)h、(60.3±5.7)h;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者患儿出现4例低血钾症、2例低血钙症、4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患儿出现5例低血钾症、3例低血钙症、3例消化道出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和群体性,多由于病毒性感染所导致,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带来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手足口病根据患儿的症状不同分为普通型手足口病和重症型手足口病,重症型手足口病发病急、变化快,易导致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从而发生肺出血等症状,甚至出现心肺衰竭导致死亡。临床研究显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肠道病毒,但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毒的特效药物,在治疗上多以生命体征支持、对症处理,保护脏器等措施;有学者指出,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可采取激素进行治疗,但激素的使用剂量一直存在争议。甲泼尼龙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使用后能够透过细胞膜和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并进入细胞核内和DNA相结合,合成多种酶来达到治疗效果[2];本研究中采取大剂量甲泼尼龙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对免疫活性细胞及血清中有害物质进行阻止,减轻受损脊髓脂质过氧化含量,达到保护细胞膜的效果[3];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时应严密观察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易惊缓解时间、高血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效果更佳显著,缩短患儿的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庆玲,庞宝东,张双,等.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64-1566.

[2]王会亮,张玉睿,武平,等.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20):3497-3498.

[3]陈敏,朱俊,杨茜,等.两组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2908-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