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超声医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急诊超声医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

易惠明,张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湖北武汉430030)

【摘要】急诊超声医生在提高超声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急诊超声工作中要树立良好医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要加强沟通技巧锻炼,时刻注意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急诊超声工作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关键词】急诊超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超声影像诊断具有准确、快捷、经济等诸多优势,日常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尤其急诊超声是各医院急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急诊超声结果对于患者病情判断及诊疗方案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1]。然而急诊超声尤其是夜班急诊超声医生多为低年资医师,其急诊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各种突发情况应对经验往往不够。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背景下[2],医务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医学技术,更要重视医学人文素质,其中医学人文素质要求医疗实践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重点关注医疗活动中的社会问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对人和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急诊医学中常常出现各种突发状况,甚至需要直面患者的生死,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展现出各种各样的人性、情绪与行为,因此急诊超声医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至关重要。

1急诊超声医德的培养

急诊超声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但更离不开医德的培养,医德培养在各种医学教育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德教育与医疗技术学习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体系及医疗执业生涯[3]。医德是指导医务人员与社会、患者发生关联的行为规范,对于急诊医生而言,它直接联系着患者的疾病痛苦与生命安危。医德的提高与医疗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急诊超声医生只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和误诊可能导致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治疗时机的延误甚至死亡,才能真正担起医学的神圣职责,并不断的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术提高对更多更复杂情况的应对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又锻炼促进医德的提高。

医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主要任务是增强责任心,爱岗敬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高标准严要求并常常提醒自己换位思考是培养医德的重要方法。只要真正树立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就能积极主动的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从而协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

2急诊超声服务意识的树立

急诊超声的核心任务是为急诊患者与急诊临床医生服务。急诊超声诊断专业性强,正确结论的得出高度依赖超声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扫查手法的磨练。年轻医生如何在经验积累的初始阶段获得患者的信任,避免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医疗纠纷的出现,这些都需要从检查过程中的细节着手。急诊超声检查前要主动关切的询问患者病情,并简单介绍检查注意事项,超声检查时强调保护患者隐私,检查结束后主动帮助年老体弱、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急诊超声诊断中养成以患者为中心及以人性化关怀贯穿始终的良好素养,必将获得患者的高度评价。

急诊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患者、急诊科医生、医技科室医生的紧密配合[4]。由于急诊临床医生未接受全面专业的超声诊断培训,同时也为了促进超声医生临床经验的进一步丰富,急诊超声医生要培养主动参与临床服务的意识,主动加强与急诊临床医生的沟通与合作,这样不仅能快速提高业务能力并获得临床医生的高度信任,归根到底也是更好的为急诊患者服务的一种表现。

3急诊超声沟通技巧的培训

年轻的急诊超声医生与患者交流时常常欠缺沟通技巧,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急诊超声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超声检查后,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基础知识但急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如何向患者及家属准确、通俗、简洁的告知病情,属于急诊超声医师的必备技能。急诊超声医生可能由于长期劳累、临床经验不足和沟通技巧欠缺,与患者交流时难免有心理负担,甚至抵触情绪,无意中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因此急诊超声的临床实践中加入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医疗沟通交流的基础是给予患者及家属信任感,沟通过程中要总结他们担心什么及想了解什么,根据他们的性格、心态、文化程度等情况,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音进行交谈,谈话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避免并安抚其激动情绪。急诊超声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时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使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交流技巧,这样才能完成圆满的医疗服务目标。

小儿超声检查在急诊超声中占有很大比例。根据我国国情,患儿家属普遍具有情绪易激动的特点,且儿童疾病病情变化块,但由于患儿家属欠缺专业知识,医患之间的病情信息高度不对等,一旦沟通不畅、医患关系处理欠妥,极易导致医患纠纷。儿童患者具有表达能力差、疾病耐受能力差、检查依从性差、害怕医务人员等特点,这些都对急诊超声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儿童急诊超声检查在服务态度、检查细节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儿童急诊超声检查时要动作轻柔,配合温和的言语,迅速、准确地完成超声检查,对患儿的痛苦要表现出关心和理解,多使用热情、平等的语言,最大限度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与信任。

4急诊超声医学人文素质教学

急诊超声医生专业上已经完成了全面的理论教学并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技能培训。急诊超声医生的日常工作压力已经很大,对其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采取实践模拟教学及自我总结的教学方法,为了最大化的争取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以急诊超声医生为中心,避免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可以参照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5],以急诊超声实践中碰到的实际人文问题为基础,进行自我学习和团队讨论,从而深入思考医学人文素质的各个方面。也可以采用动态病例模拟教学法[6],通过将急诊患者接诊、问诊、超声检查等一系列过程细节及结果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分别扮演患者、急诊科医生、急诊超声医生,分析体会与不同患者、不同临床医生的沟通技巧,进一步促进强化换位思考意识的建立。鼓励年轻医生多汇报总结急诊超声工作中碰到的各种情形,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年资高的医生主动帮助年轻医生分析问题并传授急诊应对措施与经验教训。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急诊科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并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急诊超声医生在提高超声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在急诊超声工作中树立良好医德,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加强沟通技巧锻炼,时刻注意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急诊超声工作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津生.超声诊断急诊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1039-1040.

2曾雪梅,王子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1):36-38,41.

3蒙世佼,许蓉,王磊.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61-164.

4谢育英,张灼,王欣茹.急诊超声危急值报告与救治成功率相关性的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11):757-758.

5陈娟,崔世红,程国梅,等.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4-77.

6张庆桂.动态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产科学及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6):93-94.

通讯作者:张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