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创伤性休克护理

崔淑芹

崔淑芹(黑龙江省依兰县中医院1548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286-02

【摘要】创伤性休克(trauma“cshock)是指机体由于遭受严重创伤刺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创伤性休克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如高速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火器伤等。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浅昏迷,呼吸浅促或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小或血压几乎测不到,表浅静脉萎陷,尿少或无尿。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评估急救护理

护理评估

1.全身情况

(1)循环脉搏是否细速或摸不到;血压是否下降,脉压差是否缩小,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口唇、肢端是否发绀,四肢厥冷与否,体温是否不升,毛细血管回流(正常时间为1~2秒钟)试验是否延长,以判断是否存在组织灌注不足。

(2)意识在无头部外伤情况下,是否有明显意识状态改变: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以判断脑组织是否有严重灌注不足或低氧血症。

(3)呼吸频率、深浅度、呼吸音及双侧胸廓的扩张情况,判断是否合并有呼吸道梗阻。

(4)尿量是否尿少甚至无尿。

2.局部情况有无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畸形和功能障碍,有无异常活动;疼痛的性质及程度,以判断骨折的部位和创伤的程度。

3.受伤史了解病人受伤方式、持续时间及处理经过,以判断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

4.既往健康状况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溃疡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等。

5.X线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颈椎、胸廓、骨盆等危及生命部位的骨折。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妥善固定四肢骨折,适当镇痛、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保暖、止血、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应用强心药物。

2.手术治疗在基本补足血容量,收缩压上升至80~90mmHg时再行手术。手术种类和方式依受伤部位和程度而异。

常见护理问题

①疼痛。②组织灌注量不足。③体温过低。④躯体移动障碍。⑤恐惧。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意外伤害、疼痛和失血的刺激使病人遭受身体和精神损伤,常表现出恐惧不安。医务人员要了解病人的个性特点及致伤的原因和程度,创造安全的环境,以解除其恐惧心理。

2.饮食入院后即禁食、禁水。

3.体位病人取仰卧中凹位(下肢与躯干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防止膈肌和腹腔脏器上移。

4.症状护理

(1)疼痛及早明确并去除引起疼痛的因素。适当有效固定骨折肢体,包扎创口;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准确、细致;保持受伤部位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遵医嘱应用镇痛药;采用心理疏导方法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2)休克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尽量选用粗而直的上肢静脉,以套管针注射,并妥善固定,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必要时行锁骨上、下静脉穿刺,连续测定中心静脉压以指导液体的补充。补液成分与速度的控制:先快速输入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若输血后病情未见好转,或暂时好转后血压又下降,则提示失血量在40%以上或有严重内出血,应立即输入全血或手术止血。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慎防由于快速输液、输血所致急性肺水肿。在抗休克的同时应注意保暖:可加盖棉被,使用空调调控室温;勿用热水袋,以免加重微循环障碍。

(3)缺氧高流量给氧,以补充血容量不足而致缺氧。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和瞳孔,皮肤色泽、温度和湿度,周围动脉搏动、血压和脉压差,呼吸频率与深度,体温,尿量及性质、尿相对密度,中心静脉压及周围表浅静脉充盈度等。在病情观察过程中,可使用床旁监护仪,但不能完全依赖监护仪器显示的数据,而应将细致观察与仪器显示相结合,以防仪器误差。掌握休克纠正指征:①神志完全清醒。②四肢温暖,唇、甲转红。③尿量>30mUho④中心静脉压392~1177kPa,颈外静脉饱满。⑤血压、脉搏正常,脉压差≥30mmHg。

术后护理:

根据手术部位和方式做相应护理。

参考文献

[1]周秀华,陶红.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2]张文武,李燕,张炳勇,等.危重病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30.

[3]史爱珍,姜梅,王芝.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