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治分析

王成香

王成香

(四川省万源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万源63637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得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20例中,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平均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趋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aO2治疗后有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必要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诊治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

肺动脉高血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常见并发症,通常情况下,COPD患者气流出现严重受限时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常同时存在慢性低氧血症,慢性肺泡性低氧为其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其他因素参与也是造成病发的主要原因[1]。对本病进行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得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61.7岁,病程6-27上。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在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为COPD处于稳定期并有肺动脉高压合并,即用力呼吸容积(EEV1)在第1称用力后占预计值≤65%,FEV1占用力肺活量≤70%,肺动脉收缩压>30mmHg。心功能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按NYHAⅠ?-Ⅱ级进行划分,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者。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并发代氧血症时给予二羟丙茶碱等,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晚,口服。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1次/d,口服。

1.3观察指标分虽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动脉血气、肺动脉压进行测定。

1.4效果评定○1显效:PaO2无下降,肺动脉高压降低≥于15%;○2有效:PaO2无明显下降,肺动脉高压降低5%-14%;○3无效:PaO2下降,肺动脉高压下降<5%或上升。呼吸困难评分:○1显效:下降2个等级或原级别达0级;○2有效:由原级别呈1个等级的下降;○3无效:无等级改变或提高。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20例中,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项指标检测两组肺动脉平均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趋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aO2治疗后有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平均压(kpa)与血气分析比较(n=20,x±s)

3讨论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为要为[2]:○1低氧性肺血管收缩;○2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3炎症反应;○4肺血管重塑;○5肺血管床破坏。COPD时,因慢性缺氧导致肺血管缺血性收缩,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增殖失衡,造成脑血管重构,包括平滑肌层、内皮细胞及纤维组织等肺血管构成部分,并可引发局部血栓形成,肺血管因局部过氧化及炎症引起狭窄,进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本病的临床诊断尚存在一定难度,平均肺动脉压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时为>20mmHg,平均肺动脉压在COP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血压为>35mmHg。肺动脉高压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肺泡低通气造成的肺泡性低氧,COPD患者因低氧血症可导致右心衰竭和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COPD的严重程度与平均肺动脉压具有密切相关性,COPD患者中肺动脉高压是对疾病进程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患者有相似的气流受限程度,平均肺动脉压高于正常值的患者,将明显缩短预期寿命。COPD平均动脉压>25mmHg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显著降低了其5年生存率。患者在中度或度重气流受限时,急性加重的风险在平均动脉压>18mmHg时显著增加。除对肺功能指标进行监测诊断外,还可行核磁共振、超声心动图、心肺运动试验、右心导管检查等辅助检查诊断。支气管扩张剂为目前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以氧合作用和改善气流受限为治疗目的。本次研究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延缓了肺功能下降,减少了COPD急性加重。

总之,在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必要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安维州,董砚虎.他汀类药物的非凋脂作用研究现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90-92.

[2]MorrellNW,HighamMA,PhillipsPG,etal.Pilotstudyoflosartanforpulmonaryhypertensioninhypertensioni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RespirRespirRes,2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