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3

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颖

张颖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选择我院这期间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28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手术室管理,干预组所有患者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所有患者出院前均对手术室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经过对患者患者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记录、操作、准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干预与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高达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室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意识;管理措施;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23-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studyandawarenessofriskmanagementmeasuresintheoperatingroomnursingmanagementapplicationeffect.Methods:ThehospitalinJuly2014toJanuary2015beganoperatingroomnursingriskmanagement,chooseadmittedduringwhich280casesofsurgicalpatients,pidedintointerventionandcontrolgroups,thecontrolgroupunderwentconventionaloperatingroommanagement,patientsintheinterventiongroupawarenessandstrengthenriskmanagementmeasuresintheoperatingroombeforethepatientwasdischargedonadverseeventstatistics,andsatisfactionwithcarewereevaluated.Results:Theinterventiongrouprecordedadverseevents,operations,andpreparationincidenceof2.1%,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10.0%inthecontrolgroup,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inaddition,interventionandpatientsatisfactionwithoverallcareofupto97.9percent,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82.1%,P<0.05.Conclusion:Theuseofriskmanagementawarenessandmeasuretheoperatingroomnursing,cangreatlyreducetheincidenceofoperatingroomnursingerrors,improvepatientsatisfaction,canbewidelypromotedinclinicalnursing.

【Keywords】operatingroomnurse;awarenessofriskmanagement;management;applicationeffect

手术室的管理在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环境的安全当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对患者手术的成功,以及手术后的预后影响重大。当患者处于手术状态下,生命体征处于相当脆弱的状态,医护人员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之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性操作,使的手术室的管理风险大大增加[1]。手术室进行过程中的任何过程一旦出现差错,都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显得愈加重要。由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事故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发生医患纠纷与投诉事件。提高手术室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措施管理,可以有效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减少甚至避免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探究手术室风险管理意识及其有效措施,现将我院探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280例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150例,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5.5岁。所有患者入院行常规检查,其中急诊患者80例,其余为择期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行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140例患者男性65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34.9岁,所有140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室管理;干预组140例患者男性65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35.8岁,所有140例患者行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及措施。对于所有280例手术治疗后患者,于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应该提高手术参与人员的风险意识,而提高风险意识主要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尤其是针对手术室护士,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让护士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所有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包括手术前器械设备检查、术中的配合与监测、术后清点等工作[2]。手术室管理部门可以进行联合制定严格的手术室管理制度,宣传教育,对于违反相关制度者做出相应处罚。所有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风险意识,争取做到时时监测、时时预防,对进行某个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所掌握,并能早期识别和发现,以便及时处理[3]。

进行本次探究前,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对于本次试验所选取的患者将进行风险管理评估。为此选取了一些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员,并在正式开始前进行了对小组成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风险管理措施培训,使其能够胜任手术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等。

1.2.2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确定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患者入院之初,即安排护理人员即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原因等一般信息和科室、住院号、过敏史、疾病诊断等患者信息做详细的记录[4-5]。确定手术时间后,准确了解和记录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具体部位名称等,并在术前进行核对确认。术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身体、心理等一般状态,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可以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确保患者以适当的心态进入手术[6]。

其次,要做好术中风险管理工作。护理人员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反复多次核对患者姓名、病房号、床位号等信息;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根据每位患者病情、手术方法、时间、涉及部位等做出分析评定;熟悉术中涉及器械的规格、使用次序、数量等;术中遵医嘱配合医师操作,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性[7]。在进行操作前,护士要不断重复医生的医嘱,核对没有出入后才可以进行给药等相关工作;术中护理人员需要随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最后,强化手术后期的风险管理工作。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作为护理人员要将术中取活检等相关标本全部放到标本袋中,为了避免出现病人之间信息混乱状态,要做好标签处理工作,填好相应的信息[8]。同时作为风险管理小组的组长要强化整个术后护理的工作流程,监管相关人员完成工作,规范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人员的规范化工作。同时将相关风险护理标准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这样在执行风险护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全面配合,以保证工作的展开[9]。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具体风险事件对比

经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记录、操作、准备等不良事件等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以下表1.

表1两组具体风险事件对比(n/%)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小结

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关键性场所之一,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一般较重,故采取了手术治疗,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手术风险性的升高。很多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突发性意外,导致加重病情甚至死亡[10]。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术室护理人员较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更加紧张,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直接导致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及患者的性命。

本次探究对干预组患者采取了手术室风险管理的方法,经过手术后的观察记录,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记录、操作、准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干预与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高达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探究表明,手术室风险管理工作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待手术室的工作时,要有风险防控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本着负责、耐心的态度,完成每位患者的手术,有利于医院手术后医护水平的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柳青.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现代护理,2013,2(c):160-161.

[2]黄海明,王瑛,王晓枚,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43-1944.

[3]郑梅.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9):187-188.

[4]王秀萍.分层次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院运营,2015,1(a):127-128.

[5]蒋亚茹,王小平,巨会萍,等.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28-129.

[6]沈爱莲.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84-85.

[7]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09(10):167-168.

[8]邹玮君.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1):111-112.

[9]李健.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5,13(05):462-463.

[10]刘莉.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9(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