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5例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婴幼儿超声筛查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2215例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婴幼儿超声筛查结果分析

米权慧1王涛2闫少威2

米权慧1王涛2闫少威2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157000;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9)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2-0055-03

【摘要】目的探讨牡丹江地区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超声表现特征及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11月于我院行彩色超声检查的2215例食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婴幼儿(1月~6岁)泌尿系超声检查结果,部分患儿行CT检查。结果2215例婴幼儿中发现泌尿系结石15例,检出率为0.68%,不同年龄组间结石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多于女性);另外发现泌尿系畸形5例(输尿管狭窄3例,先天性单肾缺如1例,融合肾1例)。结论食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检出率约为0.68%,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及食用问题奶粉时间有关,泌尿系畸形与食用问题奶粉无确切关系,其结石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

【关键词】三聚氰胺婴幼儿(0~6岁)肾结石泌尿系畸形彩色超声

2008年9~11月,我国发现多例因食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而导致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我院作为牡丹江地区指定筛查医院对本地区2215例食用过问题奶粉的婴幼儿进行超声筛查,此前尚无本地区相关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9~11月,因食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来我院行超声检查的婴幼儿2215例,其中男792例,女1423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3.7岁。

1.2筛查方法应用philipsiu22,GELogqi700及SIUIApagee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使用凸阵探头(3.5MHz)及线阵探头(6~12MHz),检查者均为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超声诊断医师,所有婴幼儿检查前均通过饮水或奶制品适度充盈膀胱,对于哭闹不肯配合者检查前给予10%水合氯醛按体重25mg/kg保留灌肠。受检婴幼儿分别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在双肾、输尿管、膀胱体表投影处行纵横、斜及冠状位多角度扫查,观察双肾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强度肾盂结构。受检者中5例行腹部MR或CT检查。

1.3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方案》[1],①超标奶粉结石超声诊断标准: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在肾盂、肾盏内见≥0.4cm圆形或椭圆形强回声光团,伴或不伴声影;②肾结晶诊断标准: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在肾盂、肾盏内见<0.4cm强回声光点、团,伴或不伴声影;③肾脏积液诊断标准:排尿后肾盂肾盏均扩张≥0.7cm。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不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筛查结果:本次筛查共检出异常病例20例,其中泌尿系结石15例,检出率为0.68%;结石所致肾盂积水4例,先天性泌尿系畸形5例,输尿管狭窄3例(图3),先天性单肾缺如1例,融合肾1例(图4),检出率约为0.23%。

2.2泌尿系结石筛查结果

2.2.1不同年龄组结石检出率比较本次筛查结果显示泌尿系结石发病患儿中年龄≤2岁组检出率为0.95%;2~4岁组检出率为0.46%;4~6岁组检出率为0.25%,不同年龄组结石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11.63,P<0.05)。≤2岁年龄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其结石检出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X2=7.25,P<0.05),2~4岁年龄组与4~6岁年龄组比较二者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0.03,P>0.05)。

表1牡丹江地区2215例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超声检出率

(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

2.2.2不同性别间结石检出率比较总计2215例受检者中发现泌尿系结石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其结石发生率在性别上差异具有显著性(X2=6.28,P<0.05)。

表2牡丹江地区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不同性别受检者中泌尿系结石发生结果比较

(不同性别间检出率比较P<0.05)

2.3声像图特点泌尿系结石患儿中结石直径在2~5mm者为10例(图1),5~10mm者3例,大于10mm者1例,2例为单侧肾脏多发散在分布。直径较大结石表现为肾窦内伴有较明显声影的强回声团,较小者表现为强回声伴淡声影或者“彗星尾”征。(图2)。

连续扫查可两肾下极以峡部相连

2.4复查结果本组筛检出15例泌尿系结石患儿依据卫生部《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方案》均行保守治疗,1个月后复查泌尿系超声,13例复查结果无阳性发现,证实其结石自行排出,2例提示结石直径缩小。

3讨论

3.1牡丹江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病情况本次该地区超声筛查结果显示,因食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约为0.68%,男女检出率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石的检出率2岁以下婴幼儿明显高于2岁以上者,考虑2岁以下婴幼儿奶粉食用较多,此结果与以往文献报道结果相符[2]。

3.2发病机制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有机化合物,其较多由尿素合成,主要用于工业用途,如:涂料,塑料,木材加工等方面。将其溶于牛奶中可以增加牛奶的含氮量,借此可以获得较多利润。由于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由肾脏代谢排出,经过肾小管浓缩后能成结晶[3-4],而婴幼儿肾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全,无法有效地将三聚氰胺完全代谢,加之肾脏中出现草酸盐或尿酸盐时易与之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溶于水,进而成为结石。以往研究认为小儿泌尿系结石多见于发育代谢异常,尿路畸形或感染,其中以代谢性疾病最为多见(如尿苷酸尿症,黄嘌呤尿症,原发性甲旁亢进,Milk-alkali综合症),其他发病较为少见,大约占泌尿系结石总发病率的2%~3%[5]。本次牡丹江地区筛查检出率为0.68%,相对较高,除因三聚氰胺本身因素以外还可能与患儿饮水较少,奶粉调制方法不当机奶粉选择上存在误区等因素有关。另外,婴幼儿结石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有文献报道可能与男性血浆睾丸酮水平高于女性使内源性草酸产生增高,从而易于性能成结石,而女性因尿道解剖特点尿枸橼酸含量较高等因素使其检出率低于男性[6]。

3.3声像图特点本次筛查结果显示,食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声像特点如下。⑴结石位置:以上尿路结石最为多见,肾结石为主,其次为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最少。肾结石分布于肾盂或肾盏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较少,而输尿管结石位于输尿管第2或第3狭窄处。⑵结石大小:以往研究认为超声诊断3~5mm肾结石较为可靠而对于小于3mm的结石没有临床价值,本次筛查发现3mm以上结石者占总患儿数的89%,因此我们认为以3mm作为结石的诊断标准可以有效地判别结石存在与否并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及时帮助。⑶结石回声:由于食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引起的结石多为尿酸成分质地较为松散,多呈散在沙粒状,具有特殊的回声特点,多表现为肾脏集合系统内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后伴声影,有者呈椭圆形伴弱声影或“彗星尾”征,也可呈散在多发沙粒样堆积,后方声影不明显,但可见较为清晰的结石后缘。另外输尿管内结石可见其内强回声存在,但较少伴有明显的肾积水及上段输尿管扩张等征象。膀胱内结石具有典型的强回声,在膀胱充盈下可见其随体位改变啊而发生移动。

3.4泌尿系畸形发病情况本次筛查中发现泌尿系畸形5例,患儿均属无意发现无明显临床表现,包括(输尿管狭窄3例,先天性单肾缺如1例,融合肾1例)检出率为0.23%。男2例,女3例,男女比例约为以上5例均行MR或CT检查,3例输尿管狭窄狭窄者共同表现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伴有一定程度的肾积水,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狭窄管壁回声增强,梗阻处呈梭形。一例融合肾(马蹄肾)表现为:超声冠状扫查双肾下极延长逐渐变窄,水平移动扫查在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前显示为均匀低回声团块,连续移动扫查可见两肾下极以峡部相连。一例先天性单肾缺如表现为:患侧身肾窝未探及肾脏声像,进一步腹盆腔扫查未发现肾脏样回声,健侧肾脏增大,形态饱满,结构规整。结合CT及MRI检查结果最终诊断。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与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方案.2008,9.

[2]孙宁,沈颖,孙嫱,等.婴幼儿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竭诊疗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1):810-815.

[3]BuurJL,BaynesRE,RiviereJE.Estimatingmeatwithdrawaltimesinpigsexposedtomelaminecontaminatedfeedusinga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model.RegulatoryToxicologyandPharmacology,2008,51:324-331.

[4]OgasawaraH,ImaidaK,IshiwataH,etal.UrinarybladdercarcinogenesisinducedbymelamineinF344malerats:conelationbetweencarcinogenicityandurolithformation.Carcinogenesis,1995,16(11):2733-2737.

[5]陆福年,冯震,程淑英,等.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小儿尿路结石.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4):216-217.

[6]KamounA,DaudonM,AbdelmoulaJ,etal.UrolithiasisinTunisianchildren:astudyof120casesbasedonstonecomposition.PediatrNephrol,1999,13:9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