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现构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谈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现构想

李淑华

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晨明镇人民政府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理论被提出。海绵城市理论是在城市规划当中对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做出改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生态系统不平衡的问题,有助于调控水资源,保护环境、防止洪水灾害发生。本文将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其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实施可能性并做出设想,以推进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设想

海绵城市是指改善城市内水循环系统,让城市能够像海绵那样,降低自然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在雨水较充沛的时期,可以迅速吸收水分,对雨水进行贮存、渗透、净化,避免洪涝的发生;在雨水较匮乏的时期,可以将贮存的水资源进行释放,促进整个城市的水循环顺利完成,不破坏城市的水生态系统。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建立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基础上,建设海绵城市,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城市内水资源循环,有效降低内涝发生的可能性,减轻水污染,从而实现保护水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

1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1洪涝灾害多发

由于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导致洪涝灾害多发,许多城市有内涝现象发生,而城市对洪涝的应对措施较为贫乏,不能对这类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反而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1.2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也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同时工业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排放大量污水,对污水的处理手段缺乏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的水生态平衡。

1.3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快了绿地面积的不断流失,而在城市规划中又缺乏对植被的保护,盲目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也为水循环的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海绵城市理论的内容

由于水生态系统出现问题而利用科学合理的生态手段对城市水资源进行调节。为了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改进城市雨水处理系统。传统的疏通河道、处理水体等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而海绵城市则是从生态环境入手,利用城市水循环系统自身调节力,建设合理的雨水贮存、渗透、吸收、净化系统,降低自然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力,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地下水资源利用压力,减少城市水污染,减轻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调控压力,做到平衡城市水生态系统,促进水循环的进行,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策略

3.1城市道路规划

雨水在城市道路上形成的径流量比较大,容易破坏城市环境,并且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将海绵理论应用到城市规划中时,前提是必须保证路面交通顺畅,道路基本功能得以实现,然后对道路及其周边进行绿化,绿地建设采用下凹式。利用LIO树池和透水路面等措施可以对道路功能进行改善,可以减少雨水净流量,而且还可以对路面径流水质进行改善,对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对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并采用下凹绿地模式,不仅有助于道路雨水地表径流进入绿化带,对雨水进行储存、入渗和净化,而且还可以排放掉那些质量标准没有达标的雨水。另一方面,利用透水路面可以加强雨水的渗透功能,假如道路两旁污染较重,在选择透水路面时就需要慎重。此外,在人行道路雨水径流消化方面,通常采用LIO树池形式。

3.2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相结合

结合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科学特性,可以利用立体上的空间条件,让各种生物结合成一个健康、平稳的群体。绿色屋顶的建设可以直接采用不同大小的过滤石、过滤沙进行分层建设,这样直接从收集、处理、存储为一体式的绿色屋顶节约了过程中人为的处理及存储过程。将雨水直接进行利用而长期生存下去的雨水花园,减少了废水处理排放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从长远考虑节约了城市建设的成本,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屋顶的建设,也可省去了屋顶拆迁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既节约建造成本也节约了处理成本。绿色屋顶及雨水花园的建设减少了城市的水土流失,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3.3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试点,促进城市居民的参与

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大大缓解城市水资源生态问题,并且可以帮助城市解决洪涝灾害问题。所以,基础建设非常关键。针对那些利用雨洪资源较多的小区,可以使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了加快试点建设,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政府也需要对其扶持。需要注意的是,试点项目要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同时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居民小区、公园绿地或者城市建筑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的新途径。

3.4水系湿地

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城市干道水系等雨水净化场所,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水系湿地的条件。对于现有湿地的保护、开发是一项水资源的重要工程,要增加现有湿地的作用,不能仅对过去的影响进行利用,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重新开发利用,在不破坏,不过分开采的前提下提高利用价值,保证海绵城市水系湿地的作用。对于城市中各种水路并行的城市布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水与路之间的绿化带,通过科学的方案及设计去变成城市的缓冲区,并将地表水引入缓冲区,增加地表水的处理率,减少死水区的存在,从而改善城市水资源提高水系湿地的利用价值。

4海绵城市发展前景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说完全的对现在的城市推倒重新建设,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海绵理论进行规划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地表水、自然降水、地下水系统,协调好给水、排水等水循环系统,保证城市生态平衡。海绵城市理念不仅作为现在城市改进的一个方案,而且新型城市建设也作为方案去建设,这样虽然起步晚,但是效果会非常好,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型海绵城市开始建设,因为没有老的城市基础影响,建设过程中无需考虑改造带来的困难,因此可以一步到位的成为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建设理念,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新型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的改变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的生态循环城市———海绵城市。

5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平衡水生态环境,加强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其自我调节功能较强,可以降低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使人民的财产免于遭难;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缓解水资源压力,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理想的发展前景,需要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积极推广,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合拴.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中华建设,2015(12):80-81.

[2]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128-131.

[3]彭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建材与装饰,2016(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