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何国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何国景

何国景

何国景

(中牟县林业局,河南,中牟,451450)

【摘要】当前,在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影响下,生态林业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林业工程的含义、产生背景,并根据平原林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初探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在保护环境、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很重要。当前,在实现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达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为了提高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其中,政策、制度引导,形成统一的认知和理解,对实现现代生态林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在这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建设单位加大宣传的力度,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推进现代化生态林业的顺利开展。

一、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含义

目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含义存在很多说法,并且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林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现代生态林业的含义。具体为:现代生态林业是在依靠林业资源的基础上,融入林业、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建立动物、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体系,是该工程在具体的应用中,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的。在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中,林业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本着科学、生态、环保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现代林业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产生的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加大了对农林的砍伐力度,造成了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小。随着林业开采力度的加大,最终导致了生态环境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本着保护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项目。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与传统林业建设不同,它突破了传统林业死板、单纯的保持模式,在林业、水土、地质、草原等资源的开发中,秉着动态的、发展的思维和方面,最终实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平原地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情况

平原地区的林业发展有多种形式,其中以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为主,占平原地区总林地面积的98%以上。平原地区是农业粮食的生产基地,在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容易导致粮食的减产。所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通常采用防护林的防风固沙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对粮食的影响。另外,该区分布着广泛的河流、森林公园、苗圃等,能在保护物种的基础上,形成天然的屏障。当前由于人们在该区频繁的经济活动,造成林地资源的浪费,部分生态环境的失衡。随着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理念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平原林业的发展现状,应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推动平原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

四、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1、注意政策的引导

在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中,首先要注意政策的引导。国家林业有关部门的领导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在协调个人与集体利益、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满足现代林业高效建设的需要。在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重点工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平衡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该政策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保证现代生态林业的顺利建设。当前,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做好农林、防护林建设,灾害生态恢复等工作。通过提高这方面的工作,体现出生态林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2、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中,保护个主体的经济利益

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过程中,难免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中发生冲突。为了顺利推进现代化林业建设的进程,需要在施工的进程中,协调、保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便取得他们对工程建设的支持。政府在推动现代林业工程建设中,要加大在政策、财税中的倾斜力度,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工程投资项目中,给予民间资金大力的帮扶与支持,积极开展多种融资渠道为工程筹集资金。在引导各方支持的基础上,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支持、帮助发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3、建立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统一认知

传统林业工程、工作的机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具体表现为: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单纯考虑到目标与结果的关系,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人把林业定义为木头,认为在用材的时候,才能发挥林业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导致长期以来林业被看成简单的挖坑栽树。防护林建设工作就是布置大小不同的方田林网。以上错误观念很不利于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给林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除此之外,这些落后、封闭的林业观点导致林业概念不断细分,一些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取得当地农民的支持,反而引起了他们的反对,延长了工程建设的期限。比如: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一些地方,为了起到修复的作用,林业建设人员根据种间特性,将灌木、中草药、树木等栽植到林地中。该方法有效的降低了空气的污染指数,推进了林业的生态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当地很多农民不理解林业的生态发展,认为这些被栽植的树木华而不实,实际用处不大,单纯起到了摆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群众对林业概念认识不清楚,导致工程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失去了说服力。

与传统林业建设模式不同,生态林业在建设中,更加关注经营的技术含量。该工程在建设中,在调节植物种间与种内关系,结构与物流、能量关系的基础上,达到林业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为了提高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要不断加强对当地群众宣传的力度,帮助他们形成对生态林业建设的统一认知,并最终取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在推荐生态林业的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践证明,任何工程、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都应该通过政策、法规来引导、规划。建立生态林业工程法律法规,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不但能保障林业发展的质量,而且能够顺利推进整个工程的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领导在制定政策、法规的同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保证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可行性。

在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把各地建立生态林业的成绩纳入评价当中。该评价机制应该包含多方面的指标,比如建设的情况、宣传的力度、群众的支持度、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建设的成绩等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对于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领导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领导方式不对等原因,造成生态林业开展遇到阻碍,影响工程质量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批评,并采取处罚的手段。利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树立建设人员的责任心,保证现代林业工程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总之,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过程中,要在参考当地环境情况的基础上,本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环保、生态、科学的理念下,推进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首先,政府方面应该利用积极的政策、财税制度来引导,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调节国家、集体、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宣传的力度,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的统一认知,并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督促相关领导在工程建设中以身作则,最终保证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臧玉环.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

[2]付爱强,吴晓旭.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4(03).

[3]韩雷.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2).

[4]陈林.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J].农家顾问,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