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中实习医生的抑郁情绪调查及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临床教学中实习医生的抑郁情绪调查及干预研究

唐简邹桂兰

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湖南衡阳421001;2衡阳市第八中学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对医学临床实习生的抑郁情绪进行调查了解,并进行系列干预,促进医学临床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方法:采用前后对照实验设计,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个别谈话、心理知识讲座、朋辈交流等方法进行抑郁情绪干预。结果:①心理健康知识的增加有利于缓解临床实习医生的抑郁情绪;②团体心理辅导对抑郁情绪的调节起着显著的作用③高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抑郁情绪调节。结论:抑郁情绪干预能提高临床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更好成长。

【关键词】抑郁团体辅导

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一些研究指出,近几年高校大幅度扩招使高等教育从过去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从国家统一分配到随行就市、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在这个转变和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抑郁情绪、情感变化也较突出,且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当前在校大学生10%以上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倾向,而医学院校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乐观。许多研究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表明,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阳性检出部分指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全国青年常模。【1】【2】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后期护抑郁状况调查共检出率高达43.99%[3],安徽医科大学抑郁检出率为10.3%-16.8%[4]。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压力源并提供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而目前大多研究抑郁情绪的多研究其形成原因与表现,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干预,让临床实习医生能把握和调节好情绪,培养实习医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水平,以免长期心情抑郁而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走向社会。

1方法和材料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进行。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1.1调查法:对2013年进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期的医学生共245名(男106名,女139名)进行情绪健康调查,进行scl-90的测量,筛查出具有一定抑郁情绪倾向的学生共30人,比例为12.2%,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15人,(性别:女10人,男5人),一组为对照组15人(性别:女9人,男6人)。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和抑郁情绪干预,时间贯穿整个临床实习阶段。

1.2比较法:通过进行scl-90的测量.比较实习医生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情绪抑郁状态的差异性,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从而验证干预的方法和措施的有效程度。

1.3文献资料法:搜集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1.4案例分析法:对于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推广有效的抑郁干预措施。

1.5行动研究法:对实验对象的行动进行密切关注和观察,对行动的改善进行记录,以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及后测的抑郁因子分进行分析。

2结果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抑郁因子分与后测抑郁因子分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后测抑郁分数值显著低于前测抑郁分数值,对照组的后测抑郁分数与前测抑郁因子分差异不显著。详见表1。

通过对参与训练学生的访谈,我们大致得出处在抑郁状态的实习生的常见表现。

2.1生理表现

处在抑郁状态中的实习生常会感受到躯体上的不适,如头痛,胃痛或其他躯体疾病(43%)。他们总是疲累不堪,并且伴有食欲减退和失眠等症状(32%)。这些学生虽然也会试图改变自身的状态,但往往都是徒劳无功,深陷其中,难以摆脱。

2.2心理表现

他们不愿与人接触,对娱乐性的活动采取回避的态度。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时,常常会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易激惹(36%);而单独一人时,又总是感到无所事事,悲观失望,常常有毫无价值的陈述或是负面的自言自语,诸如“我是无能的,不被喜欢的的,愚蠢的”等(38%)。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代社会,内心非常压抑,有些(30%)非常忧虑自己将来的生活。

2.3行为表现

抑郁状态的实习生表现通常表现为对实习难以真正投入,害怕自己找工作困难,对医患关系内心恐惧,认为自己做不了好医生。

3、讨论

有抑郁情绪的实习生,往往是因其对此情绪认知不到位,不了解相关的知识,对于抑郁情绪倾向的实习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疏导,提高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有利于缓解降低实习生的抑郁情绪。实习生抑郁知识掌握水平得分越高,其抑郁状态水平越低[5]。

抑郁者常回避社会交往,喜欢独处,团体辅导可打破其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在团体中大家沟通心事,除了可以消除个体的孤寂感,让他感觉不是只有自己这么抑郁,同时可以激发大家的思维,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别人眼中的自己,避免的自我认知的盲目自卑。最重要的是,在团体辅导中,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可以让个体感到成就感、价值感,这是改善抑郁情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课题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学会表达》《学会倾诉》《学会说“不”》《学会沟通》让抑郁的医学实习生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不再事事闷在心里;学会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也许并不跟别人的需要冲突;学会发泄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认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权利和自由;学会向别人倾诉并适当寻求帮助,不再事事一个人独自扛着;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需要事事都得忍着去做,哪怕自己不愿意;学会自己爱自己并保护自己,从而让自己的心情达到轻松和愉悦,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发展。这与诸多研究者的结论也表现出一致性。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比较理想,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模式,建议积极开展[6]。

作为实习生的带队老师,对实习生进行关注关心,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积极干预形成合力,其本身就是增加实习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调节其抑郁情绪,高社会支持组抑郁倾向比例低[7]。

总之,医院教学办应当加强对实习生的心理关注,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机制,特别是抑郁情绪的干预措施,长期落实实施到位,促进实习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程鹏临床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山东大学,2015,硕士

[2]程鹏,朋文佳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10(40):1408-1411

[3]任光祥,武江涛,王晓鹏实习后期护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5(2):117-120

[4]孙良医科大学生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的1年纵向研究安徽医科大学,2013,博士

[5]李贤护理实习生抑郁知识及与抑郁状态关系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4,硕士

[6]董杉,董晓梅,代金芳等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9):758-761

[7]谢小华临床实习生社会支持与抑郁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5,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