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

/ 1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

张云

张云(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316-02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首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术后主要问题是局部复发,而预防复发的主要手段为膀胱灌注。目前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药物有卡介苗、丝裂霉素、阿霉素、噻替派等,但都一定的副作用。从八十年代起用羟基喜树碱作膀胱灌注,用以防治膀胱肿瘤,由于药物基本上不被膀胱粘膜吸收,降低了副作用,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术后膀胱内灌注表柔比星,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将灌注过程的配合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3例,男60例,女13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其中5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行肿瘤切除术,全部病例均在术后2~3周内开始膀胱内灌注,随访治疗2年,随访100%,治疗期间注意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B超,其中8例复发,2年无瘤生存率89.1%。

2治疗方法

准备50ml注射器将表柔比星30mg加注射用水30ml充分溶解,再吸入10ml左右空气,保留针头待用;嘱患者排空膀胱,按照无菌导尿技术操作规程插入一次性10~12号或更细的导尿管,放掉残余尿液,用无菌止血钳钳住尿管末端,将准备好的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在钳夹尿管近端cm处行刺入,使空气浮于药面之上。缓慢将药液通过尿管注入膀胱,在药液注完时把注射器内的空气一同推进尿管后拔出导尿管,嘱患者取平卧、右侧、左侧、俯卧,15分钟更换体位一次,使膀胱各部位用药均匀。本组7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0~30个月,其中7例肿瘤复发,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3护理

3.1灌注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膀胱灌注需要暴露患者的隐私部位,加上男性生殖器固有的特点,使灌注时难度增加。患者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治疗过程中患者也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不耐烦和绝望等心理,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目的、程序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要无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并介绍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并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从而提高与癌症作斗争的信心。②环境的护理:膀胱灌注由于部位的特殊,应将患者安排在环境舒适、安静、清洁、隐蔽的操作室。注意调节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在50%~60%,并给与舒畅柔和的轻音乐,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心情处于放松状态。

3.2灌注中护理:灌注前禁饮6小时,不禁食,嘱患者排空尿液,取仰卧位,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插导尿管、注药。女性患者在确认尿管在膀胱内后排净尿液,将准备好的药液吸入针筒注入膀胱,完毕后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尿管,拔出。男性患者先将药液注入后将空气推入感到扑的一声有气体进入膀胱即停止,尿道中药液亦一并进入膀胱。嘱患者于灌注后2h不断翻转体位使药物与膀胱壁接触。如有少量外溢,对皮肤刺激也很少。灌注中如损伤尿道及膀胱粘膜或细菌感染可引起尿路感染、尿痛、血尿等并发症,如果在膀胱灌注前晚和灌注当天常规服用少量抗菌素可将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3.3灌注后护理:①观察灌注后的临床表现:灌注后嘱患者卧床1~2个小时,每次灌注后观察尿量、尿色,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多为化学性膀胱炎,可延长灌注时间,减少剂量,特别严重者停止灌注。②患者定期随访: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灌注后的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半年后6个月复查一次,2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向患者做好出院指导,让患者了解坚持治疗和复查的重要性。

4小结

膀胱内灌注化疗物是治疗膀胱的有效手段,正确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本组患者未出现化学性尿道炎,泌尿系统感染,说明在严格的无菌的无菌操作,有效的药物灌注,及时的尿道冲洗条件下,膀胱灌注化疗物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管美霞,张秀叶,宿彩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6);944.

[2]李露霞,朱晓玲,刘晓荣.18例膀胱术后膀胱药物灌注的护理与治疗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1997,14(9);468-469.

[3]易笑.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1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