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地区纳西族和哈尼族哭嫁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浅析云南地区纳西族和哈尼族哭嫁调

贾晨斐

贾晨斐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很多的民族音乐在最初的时候都是用来表达社会现状的,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现象尤为明显,这也是女子在进行哭嫁的时候最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内容,出嫁女子的哭嫁歌往往让人闻之落泪,现场众人哭成一团,场面令人伤感。这种内容的体现也给我们去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了解背景来深入研究哭嫁音乐。

关键词:纳西族,哈尼族,哭嫁调

一.纳西族哭嫁调特点

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有悠久的哭嫁文化,在哭嫁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经典歌词,这些歌词文采靓丽,表达生动,富有韵律,能够让整个哭嫁场面变得十分热烈。比如说《哭父调》中的“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生,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这些歌词往往让很多听者都不禁感伤落泪。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歌词很好地看出一个女子对于父母的眷恋与不舍,对于哭嫁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层。

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中,哭嫁调也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纳西族人有一种特色的哭嫁乐器,则就是“啵拨”,啵拨这种器乐在哭嫁的过程中会起到一种伴奏、增加氛围的作用。这种器乐的声音听起来低沉,能够表达悲伤之情。一般情况下,女子出嫁的时候会进行哭嫁,啵拨能够通过伴奏让哭嫁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这种乐器的使用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十分熟悉并且看重的一种道具。

二.哈尼族哭嫁调特点

哈尼族在云南是比较特色的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红河州一代。在哈尼族中我们可以看到哭嫁歌的广泛运用。在云南哈尼族,哈尼姑娘在出嫁之前都会进行哭嫁,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文化,也是一道人文景观。为什么在人生大喜的日子中,哈尼族姑娘会用哭嫁来表示,这其中就关系到很多哈尼族的特色文化。在这里,我们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哈尼族的姑娘之所以会在家人之前进行哭嫁,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很多的离愁别绪,借助哭嫁他们可以很好地将自己心中的悲伤抒发出来。这其中包括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不舍,与女伴朋友之间的不舍,在古代,女子出嫁都意味着长久的离别,所以他们都十分感伤,借助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这种情绪。同时,在哭嫁歌中,人们也将会对女子的内心情感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巩固女子和亲人、女伴、朋友之间的感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哈尼族女子的淳朴善良、重情重义的品德的一个具体表现。

三.哭嫁调的歌唱形式

在出嫁女子对自己父母的哭嫁歌中,哭嫁女子经常都会用整洁规律的歌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我们常见的哭嫁歌词有这样的“爹妈把儿来生养,血肉连着儿心。喂奶喂饭抱怀里,上山下田背身上。”这些主要是描写了哭嫁女子的父母在女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对自己的细心呵护,寸步不离,无怨无悔,即使是上山干活,下田种地依旧把自己带在身边。通过一段歌词来叙述父母对于自身的养育之恩以后,出嫁女子还将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一个孝敬之心,父母对于自身的恩情会永远铭记在心,表示自己在将来的时候一定会好好地孝敬二老。”血汗流干人渐老,为儿奔波为儿忙。养育之恩重如山,女儿思报不敢忘。大恩未报儿将嫁,自责惶恐愧难当。”因为自身即将要出嫁,很多的孝敬都没有办法及时地行动,这是女儿心中的一个遗憾与愧疚,这也是女子在哭嫁的时候悲伤的一个原因。“早知姑娘要嫁人,何别生成女儿身!亲生骨肉活拆散,如同锥子刺儿心。”父母往往也是伤感,往往落泪,但是依旧研究要对女儿进行权威。

女子在表达完对自己父母的悲伤以后,还将会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哭唱,表达自己对于兄弟姐妹的不舍之情。例如对于哥哥的不舍之情与感激之情,”一娘生来一娘养,兄妹情深意又长。哥像母鸡张开翅膀,长年把妹护在身旁“,虽女子此刻将要与自己的哥哥分离了,但是哥哥要记得妹妹,常常过来看望自己,千万不要让兄妹之间的感情变淡了,”山远路遥把哥想,骨肉同胞思念长。妹等哥来看望,莫叫阿妹眼盼穿。“往往女子在唱完对自己兄弟姐妹的不舍与感激之情,都会泪流满面,并且对自己的姐妹进行万般叮嘱,希望她在将来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婚姻。

在唱完自己对于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的哭嫁歌以后,出嫁女子还需要对自己的同伴表达自己的不舍。女子在哭嫁的时候经常都会唱自己和女伴之间的深厚友谊,很多情况喜爱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说起,回忆过去一起经历的种种,比如说”从小我们是好伴,形影不离情意长、破腹掏心真情待,同甘共苦度时光。结伴上山把柴砍,并肩下田学栽秧。”这些都是表达自己与女伴朋友之间有着很多美好的过往。但是如今女子即将要出嫁,嫁为人妇,山高路远,可能今后就没有很多的机会相聚,所以女子和自己的女伴心里都充满了感伤。“今晚与姐痛离别,阿妹迟早随后跟。路有千条无法选,命运注定奈何天。”这些都是女子心中的无奈与悲伤。但是他们依旧会表达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期盼,相信姐妹之间的情谊并不会因此就变淡,“欢乐短,恋旧情,月缺心缺彻骨疼。但愿梦里重相见,分人未必能分心。”

四.结语

女子在哭嫁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的南拳社会的一个思想的控诉,希望能够摆脱自身对于男性社会的一个奴役,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实现自我。这也表达了女性对于社会女性对位的一种争取与抗争,这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例如在我们提到的“早知姑娘要嫁人,何别生成女儿身!亲生骨肉活拆散,如同锥子刺儿心。”这也是我们需要看到的一点。

随着时代变迁,我们也可以看到哭嫁所表达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更多的内容还是以对于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的不舍之情,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重男轻女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哭嫁的内容中根据时代的变化融入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自强不息、独立民主等等,这样的哭嫁歌将会变得有新意也符合时代。

参考文献

[1]张兴荣.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M].第一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01)

[2]刘亚静.云南红河哈尼族哭嫁歌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5(05)

[3]杨世华.哈尼族婚俗文化探析[J].民族乐坛.2003(04)

[4]毛佑全.一曲母系氏族崩溃的挽歌——哈尼族“哭嫁歌“[J].民族艺术研究.1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