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用于初产妇分娩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护理干预用于初产妇分娩的效果观察

徐粉华

徐粉华

(溧阳市溧城镇卫生院江苏溧阳2133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51-02

为了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产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经过临床观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待产的初产妇12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位,且B超检查示胎儿、胎盘等均正常,无妊娠并发症,排除不能进行阴道分娩产妇。年龄21~38岁,孕周37~42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年龄、胎位、孕周及产科条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入院后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激励、放松指导、产程指导及产后观察等。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的分娩方式、疼痛程度及产程时间。疼痛程度评价参照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对照组剖宫产31例,剖宫产率51.7%;观察组剖宫产10例,剖宫产率16.7%。两组相比,P<0.01,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1]。自然分娩对于大多数初产妇来说,由于缺乏分娩经验,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害怕,甚至也有着许多的担忧,如子宫收缩带来的剧烈疼痛、担心生产过程中不能正常分娩而出现难产,害怕自然分娩影响自己的体形等等;同时加上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加之周围分娩产妇不良信息刺激,易产生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这些都会引发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同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出现睡眠、进食减少、烦躁、脉搏增快、脱水等症状,从而影响正常的子宫收缩,最终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窒息增多等心理性难产,严重威胁母婴身心健康[2]。因此,心理因素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产前宣教,对产妇生理的评估,加强了对自然分娩的宣传,使产妇了解到自然分娩的好处,消除对分娩的焦虑、恐惧心理,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在分娩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从而减少了产妇主观原因造成的难产和剖宫产。表1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仅为16.7%,这个比例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20%的标准[3]。可见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分娩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且存在个体差异,受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体验或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面对分娩会产生恐惧和忧虑,对疼痛更为敏感。护理干预让产妇了解到分娩的过程,引导产妇对分娩疼痛有正确认识,在思想上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通过心理诱导则能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能够满足产妇心理需求,从而明显改变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减轻分娩疼痛感[4]。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护理干预采取心理诱导、放松指导、产程指导,为产妇提供亲情化服务,使产妇的整个产程在充满热情、关怀、鼓励的氛围中进行。我们在第一产程与亲切的与产妇进行交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产妇讲解疼痛的原因及疼痛与分娩的关系,减轻了因疼痛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指导其用力和休息的正确时间,引导产妇使子宫收缩协调,盆底肌肉放松,最大限度的保证宫缩的有效性,有利于胎头下降及宫口扩张,促进胎儿的娩出。第二个产程是指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即胎儿娩出期,是分娩的关键时期。多数研究表明,第二产程延长可造成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增加[5]。在第二产程,护理人员不断的对其精神进行安慰,增加产妇内心的安全感,同时进行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和指导产妇做闭气用力运动,尽量避免用力过猛或用力时间过短,使产妇在宫缩时作用于会阴部的力量持续均匀,软产道充分扩张,促进胎儿娩出,缩短产程。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实践证明,通过对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初产妇恐惧、焦虑、抑郁的情绪,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从而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第一、第二产程,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及产科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76.

[2]周伟文.产前干预对降低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36-37.

[3]彭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6):513.

[4]张泽兰.产妇分娩期疼痛的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6,8(5):2l6.

[5]俞燕燕.第二产程时间与分娩结局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5):2352-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