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设计管控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PC设计管控要点

刘震

刘震

上海中梁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331

摘要:针对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不同设计阶段中的敏感点进行剖析和把控,对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做好预案,以此完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管理工作。

关键词:PC;装配式

1研究背景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其中明确“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各省市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推出了工程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的规划和要求[1]。

2设计管理工作各阶段把控要点

2.1技术策划阶段

收集地方实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根据地方政策要求及土地出让条件,确定项目产业化目标(预制率等);制定适合建设规模及项目定位的技术实施方案,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前期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结合产业化目标,在概念方案阶段有针对性的将适宜的楼栋按照工业化、标准化的目标设计。装配式建筑的楼栋的选择原则:平面规则方正,不存在过多的凹凸造型,建筑长宽比不宜过大,户型尽量单一或重复率高。

2.2方案设计阶段

确定装配式建筑楼栋装配式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剪结构等)[2],楼栋选择以平面规则,户型重复率高者为优先原则。

PC构件深化单位尽早介入,确定PC设计的前置条件(内装、涂料、石材、门窗等)

户型种类尽量规整,做到方正、统一;开间进深尺寸尽量满足构件厂模数;各种功能空间尽量模数化;优化立面设计和平面设计,在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正常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坚持多组合、少规格的原则。对PC楼栋立面处理,实现简单、规则、统一,以利于工业化、标准化为目标,以利于预制构件的制作、拆分、运输;重点分析各种结构构件生产制造的可行性。厨房,卫生间,管线较多的公共区域建议现浇,烟道、立管区、强弱电间等尽量布置在现浇区域。

进行拆分构件类型包括楼板、梁、阳台、空调板、剪力墙、隔墙、凸窗、楼梯。拆分设计时考虑装配式自身特点,拆分方案体现装配式的优势,同时兼顾经济性。考虑构件重复率以及减少脚手架和模板用量,充分体现装配式便于施工的优点一般拆分构件优选次序为楼板、楼梯、阳台、空调板、凸窗、外剪力墙、外隔墙、内剪力墙、梁。

2.3总体设计阶段

PC构件深化单位确定幕墙体系、留洞原则、门窗框预埋原则;PC拆分方案形成后及时进行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测算,如PC率、拆分构件的重量、模板的重复利用率等,针对不同的测算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成本优化。使得PC率满足最低要求,构件拆分重量不大于6t为宜,模板重复利用率100件以上等。PC深化单位及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进行技术和成本的选型比对,把控技术的可行性及成本经济性。PC深化设计提供预制构件清单,详细面积统计,预制率统计,预制构件分布图及拆分方案,连接大样及防水保温大样等。

2.4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确定的技术路线深化设计,各专业应与建筑部品、构件厂等上下游厂商加强配合,做好大样图上的预埋件和连接节点设计,尤其要做好节点的防火、防水、隔声设计。拆板图设计管控要点:叠合板规格尽量少,规格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要便于运输,堆放、施工,跨度控制在3m左右为宜;节点图设计要点:设计单位与构建厂、施工单位沟通,深化方案完成后明确节点做法,搭接方式及节点做法要在施工图启动前明确,预留洞口必须明确,尽量避开后期开洞,明确建筑面层做法;深化设计阶段,各专业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完成典型PC构件及节点的深化设计并做好计算书,并对PC率等相关审查指标复核,使图纸表达深度达到送审要求。在典型PC构件深化设计之前,设备专业涉及到预制构件的预留洞、预埋管等提资,室内装修专业涉及机电点位提资,幕墙设计节点及预埋件形式及位置的提资。以上专业提资相对于传统施工介入时间要提前。

2.5深化设计阶段

深化设计关键在于优化节点设计,节点设计是PC建筑品质的重要保障。

深化设计内容包括:

a.预制构件制作和安装施工的设计说明;

b.预制构件模板图和配件图;

c.预制构件明细表或索引图;

d.预制构件连接计算和连接构造大样图;

e.预制构件安装大样图。

对建筑、机电设备、精装修等专业在预制构件上的预留洞口、预埋管线、预埋件和连接件等进行设计综合;PC构件深化设计前要结合运输、吊装方案进行,避免因运输和吊装条件限制造成设计变更等。吊装方案确认时,塔吊附着及悬挑脚手架固定点应尽量避开预制构件,无法避开时考虑预制构件局部开洞。

2.6构件生产及吊装施工阶段

预制构件生产及吊装施工前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做好PC构件连接节点的工作。对现场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及时的把控以及做好应急预案。

3总结

为做好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需尽量满足建筑尺寸模数化,构件标准化,考虑技术的合理性,生产的便利性,运输的可行性和吊装的安全性。只有全部考虑以上因素,才可能做出切实可行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顾泰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J].工程建筑标准化,2014,8.

[2]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