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回肠造瘘术后患者问题皮肤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1例回肠造瘘术后患者问题皮肤的护理

车银凤

车银凤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四川成都611230)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肠造口术后的最佳皮肤护理方法,促进回肠造口患者更快更好地适应造口生活。方法:1例因右腹股沟斜疝嵌顿,小肠穿孔的患者,行右腹股沟斜疝嵌顿、松解修补术,小肠部分切除,回肠造瘘术,术后发生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采用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在预期时间内皮肤刺激性皮炎愈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专业知识与精心护理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加上患者及家属的术后造口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回肠造瘘术后;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248-02

Nursingcareof1casesofpatientswithskinproblemsafterileostomy

CheYinfeng.Thepeople'sHospitalofChongzhouCity,SichuanSichuanChengdu,6112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furtherexplorethecolostomyafterthebestskincaremethods,andpromotetheileostomypatientsfasterbetteradapttolifestoma.Methods1casebecauseoftherightinguinalherniaincarceration,patientswithsmallintestinalperforationandrightinguinalherniaincarceration,loosesolutionrepair,partialresectionofsmallintestine,ileumfistulationandpostoperativeoccurredaroundthestomastimulidermatitis.Theeffectivenursinginterventions.ResultsThepatientswithintheexpectedtimeofskinirritantdermatitishealedanddischarged,withoutcomplications.ConclusionProfessionalknowledgeandcarefulnursingandthe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for,plussurgeryonpatientsandtheirfamiliesaftercolostomyknowledgemaster,isanimportantmeanstoimprovethequalityoflifeinpatientswith.

【Keywords】Ilealfistulaaftersurgery;Peristomalirritantdermatitis;Nursingintervention

肠造口术后的目的是重建正常的排泄功能,或为治疗而必要施行外科手术的结果,以期延长患者生命。而肠造口护理的目的在于改善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当护理不当及患者本身病情变化时,常会引起各种肠造口并发症,临床上,回肠造口较结肠造口易发生皮肤问题,因回肠造口排泄物为水样便,内含大量的消化酶,易腐蚀造口周围的皮肤[1],因此患者粪便的收集尤为重要。如果收集效果差,粪便从造口处外漏,可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糜烂,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

2014年6月,我科成功护理了1例因小肠破裂回肠造瘘术后并发造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的患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9岁,因右腹股沟斜疝嵌顿,小肠穿孔于2014年6月急诊行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松解修补术+小肠破裂穿孔修补术,术后患者出现全腹膜炎症状,再次行腹腔脓液清除,小肠部分切除,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因经济状况选择价格低廉的传统保鲜膜造口袋。由于粪便为水样便、量多,造口袋更换不及时,粪便不断外漏,浸蚀周围皮肤,2日后发现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破溃,考虑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故停用传统保鲜膜式造口袋,暴露造口,并嘱咐护理人员及家属随时清理粪便。1周后,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2周后患者治愈出院。

2.护理问题

包括:①患者因小肠坏死切除,行回肠造口术,回肠造口排泄物为水样便,不易收集;又因造口3-7点出现回缩现象,当粪便排出时直接与皮肤接触,导致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②因患者术后食欲及肠功能恢复较快,护士虽然采取了保鲜膜造口袋的方法收集粪便,但由于此时患者粪便多且为水样便,故该收集粪便方法效果欠佳。③患者术后初期出现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加之破溃处创面疼痛难忍,使其在心理、生理上极为痛苦,家属也束手无措,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其痛苦,同时也迫切需要学习造口自我护理的知识及技巧和饮食指导。

3.护理措施

3.1使用无刺激性的皮肤保护膜

将无刺激性的皮肤保护膜喷洒在造口周围皮肤上,以增加肠造口周围皮肤的保护层。先采取暴露肠造口的方法,不粘贴任何收集袋,嘱护理人员和家属随时清理从造口流出的粪便,并及时喷洒皮肤保护膜,调整体位,由于漏出粪便为水样便,皮肤保护膜很快被冲走,未起到保护皮肤作用。

3.2使用造口护肤粉+红霉素软膏

仍然采取暴露肠造口的方法,先在造口周围皮肤上喷洒皮肤保护膜,再撒上造口护肤粉,由于造口护肤粉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使皮肤保持干爽,有消炎、收敛的作用,能吸收过量的液体,此时护理人员和家属再随时清理从造口流出的粪便,针对破溃处皮肤涂以红霉素软膏,防止粪便对皮肤的再次浸蚀。经过3d的精心护理,造口周围皮肤已明显好转。

3.3使用薄的水胶体敷料+康乐保造口袋

先测量肠造口大小,测得直径为25×20mm,然后将水胶体敷料中部用无菌剪剪出25×20mm的口径,再将一件式康乐保造口袋底盘剪裁成26×21mm大小口径,涂上皮肤保护膜后,先粘贴水胶体敷料,再贴造口袋,在造口底盘接触肠造口3-7点的位置,按其凹陷程度将剪裁下来的造口底盘的残余粘贴在此,再用保护膏敷平,制造成半凸面底盘,使其与凹陷处皮肤紧密粘贴,避免粪便通过凹陷处浸蚀皮肤。由于患者此时粪便仍较为稀薄,造口粪便易外漏,护士应每日为其更换水胶体敷料和造口袋,2周后见造口周围皮肤恢复良好,无浸蚀现象。

3.4指导患者调节饮食及遵医嘱用药,帮助大便成形

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的特性[2],所以回肠手术后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减少术后排便的量及次数。告知患者少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食加工精细的谷类食物,并向患者提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列表,使患者了解避免食用哪些食物,帮助患者合理选择,并建议医生给予针对性的辅助用药,促使粪便成形,为改善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创造条件。

3.5教授患者及家属造口护理技巧

因此手术为急诊手术,无法做到术前定位,术后需注意平躺、侧卧、弯腰等姿势,并特别嘱咐家属不要因省钱而继续使用传统保鲜膜造口袋,并指导其评估腹部不平整的地方,针对腹部凹陷不平之处,利用可裁剪的造口保护皮防漏条或防漏膏填补凹陷处,防止发生渗漏。

4.讨诊

正常的回肠造口应稍微突出于腹壁皮肤3cm,以便于日后护理。本例患者由于行2次手术,肠液为稀薄水样便,加之首次护理不当,导致造口处3~7点出现回缩。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消化液,长时间浸蚀皮肤,可引起皮肤红肿、破溃,形成刺激性皮炎[3]。本例护理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有效地收集粪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已不能奏效,我们使用无刺激性的皮肤保护膜、水胶体敷料加一件式造口袋收集粪便,取得良好效果。皮肤保护膜又称保护胶,是一种采用多分子聚合物制成的透明薄膜,可有效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避免粪便直接与皮肤接触[4]。水胶体加造口袋联合使用,由于水胶体敷料是由聚合的基材和黏结在基材上的水胶体混合物构成。水胶体混合物主要是由亲水胶态颗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形成,并在混合的过程中掺入液状石蜡和橡胶黏结剂,使得敷料比较容易地黏附在伤口上,且与伤口接触后形成凝胶,保护新生组织不受损伤,更换敷料时不会损伤正常伤口组织,不造成疼痛,敷料接近皮肤颜色透明,使用中更易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既保护皮肤,避免皮肤再次受损,又利于造口袋与造口周围皮肤紧密帖合,防止水样粪便外渗。

5.小结

肠造口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同的造口、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护理要求,当常规的造口护理有时无法满足特殊造口患者的需求[5],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薄型水胶体敷料加造口袋联合使用,既保护皮肤,便于观察,又可在粘贴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保证造口袋的有效使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主编,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2(1)319.

[2]孙孟里主编,临床营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4.199.

[3]喻德洪主编,肠造口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

[4]王金会,1例特殊结肠造口患者的粪便收集与皮肤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6):427.

[5]赵冬梅,1例晚期结肠癌并发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