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晏明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晏明海

晏明海王莎莎

淄川区寨里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255150

[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各种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各种心律失常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比、病程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A组(参松养心胶囊组)、B组(美托洛尔组)和C组(联合用药组),三组均采用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合理运动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3粒,tid;B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25mg,bid;C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3粒,tid,美托洛尔缓释片25mg,bid,疗程均为8周。结果:C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B组患者。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在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我院自2017年开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各种心律失常117例,采用心电图结合动态心电图作为诊断标准,去除对美托洛尔有禁忌的病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参松养心胶囊组)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9岁,心律失常病程1.2——16年,平均5.2年。B组(美托洛尔组)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7.8岁,心律失常病程1.3---14年,平均5.5年。C组(联合用药组)39例,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8.8岁,心律失常病程1.1---15年,平均5.5年。三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三组均采用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合理运动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3粒,tid;B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25mg,bid;C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3粒,tid,美托洛尔缓释片25mg,bid,疗程均为8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用其他影响心律的药物。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动态心电图。

1.3疗效判定标准:采用1995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参照199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心律失常疗效标准判定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1]。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A组1例(头晕、恶心、心率减慢<50次/分)B组2例,C组1例,均因症状较轻,未中断治疗。血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均未出现异常。

3讨论心律失常是心肌电生理紊乱的结果,可因遗传因素使细胞膜离子泵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或因缺血缺氧等因素,使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导致依赖能量的离子泵功能障碍,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浓度、流动也发生改变,导致心电生理上表现为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改变,从而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心律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是一种抗心律失常的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甘松等。参松养心胶囊对氯化钙、哇巴因、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心律失常程度,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再灌注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可明显降低动脉血压、冠脉阻力、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了实验依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调节心肌细胞钠、钾、钙离子通道的作用,能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抑制折返激动,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生[2]。其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类似维拉帕米L型钙通道阻滞作用,能减慢家兔离体心脏的心率,而甘松抗房颤的作用强于或等同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美托洛尔属于2A类即无部分激动活性的β1-受体阻断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它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无PAA(部分激动活性),无膜稳定作用。通过阻滞心肌细胞β受体而具抗心律失常作用。其电生理作用包括减慢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抑制心脏自律性、传导性,并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本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3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不良反应小,可能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值得推广的临床联合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实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

[2]郑家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6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10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中心卫生院(晏明海王莎莎)25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