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法

李洋

李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302-02

【摘要】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它与现代社会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有直接关系。中医治疗亚健康是根据亚健康的不同症状来服用一些中药。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中医治疗

1治疗方法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是介于“第一态”健康与“第二态”疾病之间的身体状态,又称潜病状态。这种状态人群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等生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易感疾病等。

夏季炎热,暑湿较重,加上汗泄过多,人体内耗较大,而且又因贪凉淋雨,或夜卧当风,或恣食生冷,阳气受伤,气机运转无力,更易发生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并非常态,它具有双向转化特点,既可以向第一态健康转化,又可以向第二态疾病转化。摆脱亚健康状态最主要的是靠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措施。中医从两方面用药,以顺应《内经》“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1.1健脾助阳多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腹胀便泻。常用四君子汤加减,选太子参、白术、云苓、陈皮、白蔻仁、苡仁、山药、扁豆、葛根、厚朴、苍术等。

1.2祛湿通阳证见胸闷不饥、头昏而重、失眠健忘等。常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加减,选杏仁、苡仁、砂仁、云苓、泽泻、川朴、半夏、藿香、白术、扁豆、厚朴花、滑石等。

1.3化瘀通阳证见心烦失眠、腰酸背痛、四肢肿胀、咽干口燥等。常用复元活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选当归、桃仁、山甲、丹参、川芎、桂枝、茯苓、赤芍、肉桂、枳壳、花粉、葛根、红花、瓜络等。

1.4解郁通阳多见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焦虑不安、失眠健忘。常用逍遥散、柴胡舒肝散加减,选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川楝子、当归、云苓、薄荷、郁金、合欢皮、厚朴花、青陈皮、砂仁、荷叶等。

2调节方法

2.1规律生活、顺时而动;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性,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的质量。以长期的生活起居习惯而言,更应做到顺应四时变化,特别在二十四节气更替的时候更要注意身体保健。

2.2饮食合理;适时进补,营养不均及营养不良都是亚健康的病因,故而要切记幸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而人为地导致亚健康状态。中医认为饮食要合理,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女人也应当结合自我健康状态及自然规律的变化而进行养生。如秋冬是收获的季节,故应防过劳苦,可适宜进食一些滋补品;而春夏天是耗费季节,为防阴虚,要补充水分及养阴之品。

2.3心神放松,动静结合;中医认为肝主怒,肝火旺使人常常急躁易怒,而肝脏经络绕行乳房,肝气郁结会造成乳腺增生,所以保持好心志,不仅可使亚健康女人走出阴霾,同时也可辅助医治如月经不调、痛经、失眠等。而适量的运动能够增进机体的气血运行,有助于经络通达。

总结: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忧郁焦虑、胸闷心悸、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等。中医认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根据个人机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通过健脾、祛湿、化瘀、解郁的方法进行调节,并且结合规律的生活、注意饮食、心神放松。所以中医对亚健康人群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于春泉,张伯礼,马寰.亚健康状态常见病因及其干预措施[J].天津中医药,2005,22(5):439-440.

[2]赵瑞琴,宋振峰,候锡花.中国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分析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4):55-57.

[3]魏红,郑洪新.论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干预措施[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5):369.

[4]黄素英,杨霞.音乐护理在心理亚健康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4,10(12):115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