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1

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

朱熹夏巍周鑫庄一榕鲍竹青

摘要:目的:针对在影像学检查中采用不同造影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8年8月,在此期间选择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运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检查为实验组,其余40例患者采用离子型造影剂为参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结论:在影像学检查中运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能够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造影剂;不良反应

目前的临床检查中,CT等影像学检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患者在检查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诊断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常通过造影剂来使得分辨率得到提高。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造影剂进行检查,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8年8月,在此期间选择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匀组合成两组患者,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造影剂。参与研究的80例患者当中存在有50例男性患者,存在有3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所在区间为16-70岁,年龄中间值为(42.5±2.3)岁。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是在CT与静脉肾盂造影中采用经肘静脉推注的方式给予患者20-100ml的造影剂[1],1-3ml/s是患者的给药速率,80-100ml是患儿使用造影剂的总量控制范围。实验组采用碘帕醇注射液300mgi/ml非离子型造影剂,参照组患者采用60%泛影葡胺离子型造影剂。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轻度、中度与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1例、0例,总计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参照组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3例、2例,总计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其数据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11,x2=7.082。

3.讨论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临床影像学的检查变得越来越普遍,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是在影像学检查中所运用到的仪器还存在有其不足之处[2],并且检查结果也容易受到患者病变位置的影响,导致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降低,临床表明可以通过造影剂来提高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使得医生能够更加清楚患者的病理构造,以此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资料。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造影剂主要有非离子型造影剂和离子型造影剂两种,现在比较多使用的仍然是离子型造影剂,这是因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价钱比较高。两种造影剂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离子型造影剂辅助影像学检查,实验组患者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辅助影像学检查,由结果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由此可知在影像学检查中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能够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值得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推荐广泛应用,提升该方面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茜.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副反应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12.

[2]万山红,董鹏达.不同造影剂在影像学检查中的副反应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5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