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表面的处理施工技术

/ 2

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表面的处理施工技术

张兴

黑龙江省东方市政建设开发集团公司

沥青表面处理需要将厚度低于3cm的沥青薄层作用于路面面层,在施工时需要利用沥青以及细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开展层铺或者拌和工作。受到较薄处理层的影响,并不能有效提升路面的整体强度,抵抗行车磨损以及大气作用是沥青表面处理的最终目标,也可在不断增强防水性的同时,提升路面整体平整度,将更为理想的行车条件提供给人们。

一、材料要求

1.保障沥青质量

在划分沥青材料时可从多个方面着手,一般涉及到交通量、气候条件以及施工方法等,也可将沥青面层类型以及材料来源作为依据进一步划分沥青材料,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以及液体石油沥青等,是现阶段应用的几种主要沥青材料,同时不能忽略煤沥青的重要性。透层、黏层及拌制冷拌的沥青混合料是液体石油沥青应用的主要范围。在判断液体石油沥青使用范围时,需要将使用目的地以及场所作为依据,保障其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在实际使用石油沥青之前注意进行加热。

在选择沥青标号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的气候条件。在沥青表面处理当中利用的沥青材料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与要求,经过严格检验后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真正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沥青储运站会储藏数量较为庞大的沥青,在储存时必须将不同标号以及不同来源的沥青分开储存。严格控制贮油池或者沥青罐温度,最大不可以超过180℃,最低不可以低于130℃。在存放以及使用过程中,必须提高对防水工作的重视程度,避免有水或者蒸汽进入到沥青当中。

2.细集料

细集料可采用石屑、人工砂及天然砂。细集料应坚硬、无风化、干净、干燥无杂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并有适当的级配。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热拌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应超过20%。

3.粗集料

粗集料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大于或等于4级;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应大于或等干3级。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具有1个破碎面宜大干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施工要点

1.准备工作

路缘石安装后进行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基层必须清扫干净做到无污染的基层并且要求不得含有泥土等杂质。施工前进行试撒,检查撒布车的性能确定喷撒速度和撒油量。表面处治施工前为使基层的矿料大部分外露需要将基层清扫干净保持基层干燥。对不平整、坑槽、强度不足的路段,应补强整平和修补。施工前,先检查沥青撒布车的油量表、输油管道、油泵系统、保温设备等将沥青装入油罐进行试撒,确定施工所需的喷撒速度和油量。集料撒布机在使用前先检查传动的液压调整系统,并进行试撒布,来确定撒布各种规格集料时应控制的下料间隙和行驶速度。

2.撒布集料及沥青

当清扫干净完已作透层或封层的基层后待透层沥青充分渗透,就可按试撒沥青速度浇撒第一层沥青。使用煤沥青时控制在80-12O℃,而道路石油沥青撒布温度控制在130-l70℃,乳液的加热温度最高不得超过60%,它需在适宜的温度下方可进行施工。沥青的浇撒速度应与石料撒布机的能力相匹配。当洒布沥青后发现缺边和空白的时候,沥青积聚时应予刮除要立即进行人工补撒。在每段接茬处长度为l-1.5m使用铁板或建筑纸等横铺在本段起撒点前及终点后进行操作,如需分数幅浇搬时浇撒第二、三层沥青的搭接缝应错开纵向搭接宽度宜为lO-l5cm,按规定用量一次撒足不宜在主层沥青全部撒布完成后进行第一层集料在浇撒主层沥青后应立即进行撒布。

3.碾压撒布

第一层集料后,应立即用6-8t钢筒式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应由路两侧边缘向中心进行,碾压时轮迹应重叠约30cm,碾压3-4遍,时速不应超过2km/h。第二、三层的施工方法和要求与第一层基本相同,但可采用8-1O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但应限制车速不超过20km/h,并使整个路面宽度都均匀碾压。对局部泛油、松散、麻面等现象,应及时修整处理。

4.连续施工控制

由于洒布沥青的时候沥青的温度损失很快,为了使其料粘结性得到保证,要求流水作业紧密衔接各施工工序,协调土工布摊铺机、洒布车和压路机三者之间的同步作业,确保施工达到最佳效果,两两之间距离不要超过1Om。

5.施工配备要求

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各种机械具备较高的素质,其次要有灵活性,前车和后车距离要保证。由于平整度较差是旧路面的主要特点,所以在碎石撒布之后,路面上的细小碎石的清扫工作需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紧跟在压路机的后面进行从而保证碎石的单层均匀地覆盖在路面上。

6.养护

乳化沥青表面处治要等破乳水分蒸发并基本成型后方可通车,其他沥青表面处治在碾压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设专人指挥交通应限制行车速度不超过20km/h并使路面全宽均匀碾压。如发现局部有泛油现象时,可在泛油处补撒与最后一层撒布集料相同的缝料,并打扫均匀。封层是指防止水分浸入面层或基层而铺筑的沥青混合料薄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封闭表面空隙。其中铺筑在面层表面的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为下封层。微表处是指采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石灰、石粉水泥、粉煤灰等填料与外掺剂、改性乳化沥青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面层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结语:沥青表面处理以及封层施工工作,对温度提出较高要求,最高不可以高于15℃,尤其是要在雨季来临之前结束相应的施工工作,密切配合各个施工工序是取得理想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严格避免施工工序出现脱节的问题。还要结合实际,实现对质量的控制保障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健全。实现对质量工作的严格把控。在施工现场,需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初期养护工作的强化以及交通管制等工作。保障路面压实的均匀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山.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04+107.

[2]张元琪.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