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王彩丽杨晓春马新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十三户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1401)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已知危险因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3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临床病案资料,对所有住院期间出现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分析出现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详细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143例精神病患者中,共计41例出现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8.67%,其发生原因与既往暴力行为史、非自愿入院、未婚或离异、无业且有幻觉、被害妄想症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患者较多,且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在开展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病;暴力行为;危险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326-02

引言

精神病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种类,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通常表现出不同程度幻觉、猜疑、被害妄想症状[1]。住院精神病患者在日常治疗中时常会出现暴力行为,且发生行为的途径难以预测,对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及患者自身的治疗造成了严重影响[2]。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一直是我院重点研究的项目。为需求针对性防范对策,提高精神病患者护理、治疗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3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3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43例精神病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61例,最大年龄61岁,最小24岁,平均(39.04±5.48)岁,所有患者在院接受治疗时间均超过1个月,且均具有对应的监护人,并各项病案资料均准确无误。

1.2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中关于精神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器质性精神病障碍患者。所有患者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调查方法

参考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临床病案资料,对所有住院期间出现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分析出现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详细资料。主要调查项目为: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既往暴力行为史、家族精神疾病史、诊断、入院方式、精神症状、暴力行为表现形式、发生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表示两组间数据率的差异,将χ2作为两组间对比检验标准,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的143例精神病患者中,共计41例出现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8.67%,其发生原因与既往暴力行为史、非自愿入院、未婚或离异、无业且有幻觉、被害妄想症等因素有关(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本组患者暴力行为因素分析[n(%)]

3.讨论

由上述结果可得知,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其预测与防范也是精神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与个体生物学体征、社会、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有密切联系[4]。因此,针对已知存在的原因对暴力行为进行干预也需从多方面进行。参考我院近期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干预措施,将可参考实行的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3.1入院评估

精神病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需对其进行准确评估,并对其可能出现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提前做好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针对患者存在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护理,减少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概率。

3.2实行安全制度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导,保证精神科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暴力行为的危险性,加强对精神科各类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

3.3加强心理护理

在对精神病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要做到细致、认真,从多个方面对患者展现出他人的关怀,缓解其心理不适症状,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患者较多,且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在开展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春雷.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6):10-11.

[2]刘力.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316-317.

[3]程艳,李秀明,丁玲,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