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比较

张元宝

(密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省 密山市, 158300)

摘 要:目的:针对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分别采取分期和同期分流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方法:收集40例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同期分流修补术和分期分流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比例及治疗效果等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同期组患者高于分期组患者。术后GCS及GOS评分上,同期组患者高于分期组患者。在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比例方面,同期组患者明显高于分期组患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分期分流修补术治疗,可使患者术后避免产生并发症,临床预后得到有效改善。而采用同期分流修补术患者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颅内压降低,对于脑室缩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也使伤残程度明显减轻。

关键词:脑积水患者;颅脑损伤;手术疗效

1. 前言

针对临床颅脑损伤继发增高颅内压患者采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方法,结果显示可对颅内压迅速有效控制,使致死率明显降低。国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此疾病患者接受减压术后半年内人品容易产生脑积水,最常见的是交通性脑积水。颅脑外伤继发脑积水患者在临床中主要治疗方法是分流修补术,临床疗效较好,但该手术是否应同期完成尚无定论,国内研究不多。本文针对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分别采取分期和同期分流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为选择手术方案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40例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同期分流修补术和分期分流修补术进行治疗,分期组患者中有15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5.1±4.7)岁,颅骨缺损面积(203.8±31.2)平方厘米;同期组患者中有14例男性,6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5.8±4.2)岁,颅骨缺损面积(204.1±30.7)平方厘米。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分期组患者采取分期分流颅骨修补术治疗方法,LPS/VPS分流完成,在术后一个月采取颅骨修补术,LPS分流术操作过程为:腰椎穿刺后作一个切口5厘米长,针芯退出对流出脑脊液观察后拔针。将分流管沿穿刺针套置入10—12厘米,流出脑脊液后再进针5厘米将穿刺针拔出。在穿刺点水平面分别切开髂棘前内侧和腹直肌旁5厘米,按照次序从腰穿及腹腔端分流管置入,应用皮下通条与腹腔、髂棘处切口连接,连接固定调压分流阀门后缝皮。

VPS分流术操作过程:在侧脑室处穿刺并向脑室继续刺入,置管6-8厘米后确保腹腔端到腹腔内20-30厘米,分流泵置入枕部,颅骨采用钛网修补。同期组患者采取同期分流修补术治疗方法,LPS/VPS分流完成,脑脊液引流、颅内压降低到膨出脑组织向骨窗缘平面及以下回缩后再采用钛网修补颅骨。

2.3 判定疗效标准

症状减轻比较明显或基本消失,颅内压降低明显,且影像结果显示脑室缩小的患者为显效,患者症状具有一定程度的减轻,颅内压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影像结果显示脑室没有缩小的患者为有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的患者为无效。

2.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9.0数据处理软件对患者有关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表示患者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方法,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患者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P<0.05表明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同期组患者有8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75%;分期组患者有1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85%,同期组患者高于分期组患者。在术后GCS评分上,同期组患者与分期组患者分别为12.98±1.83、10.31±1.51。在术后GOS评分上,同期组患者与分期组患者分别为4.23±0.91、3.58±0.73,同期组患者高于分期组患者。在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比例方面,同期组患者中有1例感染,1例引流管堵塞,占10%。分期组患者中有1例感染,1例局部血肿,1例引流管堵塞,1例分流异常,1例癫痫,占25%,同期组有患者明显高于分期组患者(P<0.05)。

4.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存在大量血肿,应采取开颅去骨瓣减压方法使占位迅速消除,对升高的颅内压进行控制。应用管去骨瓣减压术具有良好效果,但随之产生继发率较高的脑积水,严重影响临床患者的预后改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发病率高达50%。近年来颅脑损伤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采取分流修补联合术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不仅使大脑正常解剖形态得到明显改善,颅内压降低。还有利于对颅脑生理功能的保护,以免持续加重损伤神经系统,对于致死、致残率降低,远期预后的改善都将具有重要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分期分流修补术治疗,可使患者术后避免产生并发症,临床预后得到有效改善。而采用同期分流修补术患者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颅内压降低,对于脑室缩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也使伤残程度明显减轻。

参考文献:

[1] 董辉,马云富,杨波等.婴儿低颅压脑积水的外科诊疗策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0

[2] 王珏.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3

[3] 赵云东.两种术式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6

[4] 陈宏尊,庞元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5

作者简介:

张元宝(1980-),男,汉族,黑龙江密山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