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内瘘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内瘘护理

金丽芹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562400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2月至1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治疗的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详细的优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内瘘梗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瘘梗阻比对照组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细致的优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内瘘梗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内瘘;护理

目前,血液透析经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1]。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成功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首要条件[2]。自体动静脉瘘和人工动静脉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常用方法。由于高血压、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不符合动静脉内瘘的基本条件,这类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唯一途径是实施人工动静脉内瘘。临床实践证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术后更容易出现内瘘梗阻,因此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3-5]。本文主要探讨详细优化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内瘘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2018年2月-11月入住我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7:19,年龄为18-80岁,平均年龄为(54.2±2.9)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5:21,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55.5±3.1岁)。两组的总体数据(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手术。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和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护理。详细的护理方法如下:

患者术前护理:1)护士向患者介绍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教其预防并发症。同时,教患者通过触诊来判断人造血管的通畅性,以增强其自理能力。2) 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目标,并告知患者把治疗目标分成几个易于实现的小目标。然后,鼓励其达到护理目标,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3)护士清洁手术患者侧手臂,确保手术侧肢体未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4)禁止患者使用抗凝剂。5)护士向患者介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增加患者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了解和认识,减轻患者的焦虑。

术后病人护理:1)术后2-3天,患者侧手臂抬高45度,促进静脉血回流。2)告诉病人穿宽松的衣服。3)密切观察病人侧皮肤的颜色和温度。4)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术后禁止侧卧位。5)随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健康指导的内容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

并发症患者的护理:1)护士在穿刺患者人造血管时,应首先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以免感染人造血管动静脉瘘。2)护士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水平,避免低血压引起血栓形成。3)未能穿刺患者人造血管后,护士应及时拔针,按压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4)护士应避免重复穿刺病人的同一部位。应交替使用绳梯穿刺和区域扣眼穿刺对患者的人造血管进行穿刺,以避免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中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内瘘梗阻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应用我院制定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进行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估。问卷的满分是100分。病人得分越高,他们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就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偏差(X±S)、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内瘘术后并发症和阻塞的发生率

观察组在治护后的内瘘梗阻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内瘘阻塞的发生率 [n(%)]

组别

n

血肿

血栓

感染

内瘘阻塞发生率

并发症

发生率

对照组

46

9(19.57)

6(13.04)

10(21.74)

7(15.22)

26(56.52)

观察组

46

2(4.35)

1(2.17)

1(2.17)

0(0)

3(6.52)

X2

5.8698

P

<0.05

2.2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治护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n(%)]

组别

n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6

15(32.61)

11(23.9)

20(43.48)

31(67.39)

观察组

46

1(2.17)

15(32.61)

30(65.22)

45(97.83)

X2

3.9876

P

<0.05

3.讨论

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具有血管通透性高、血流量大、易操作的特点。近年来,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已广泛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临床实践证明,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患者容易出现假性动脉瘤、感染和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对动静脉内瘘术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细致优化的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细节优化护理是一种集系统化、细节化和个性化于一体的新护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内瘘梗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由此可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瘘进行细致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内瘘梗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蔡素梅.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9):209.

[2] 李辉文,许文华,张佳慧.不同护理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8):54-55.

[3] 高丽丽.远红外线照射法在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9):141-142.

[4] 李辉文,许文华,张佳慧.不同护理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8):54-55.

[5] 樊玲燕.多功能湿热敷包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肿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7(2):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