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肠内营养患者项目管理法的护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老年肠内营养患者项目管理法的护理实践

陈瑛

身份证: 330621198601195921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法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216例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采用项目管理法进行营养护理,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营养护理。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 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项目管理利于营养护理过程实施监测和管控,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

关键词:老年;肠内营养患者;项目管理法;护理实践

引言

老年人由于吞咽、消化、吸收功能等下降,加之疾病、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是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2015年《中国老年人群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48.4%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不佳。项目管理是源于美国的一种科学管理体系,包含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监控和项目收尾5个步骤。为改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项目管理法对老年肠内营养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选取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24分,评估为营养不良风险或者营养不良者;③采用口服或管饲(鼻胃管、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EN);④生命体征平稳;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愿意接受营养评估;②患者本人或陪护不能明确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③肠外营养支持或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联合支持的患者。共216例患者纳入研究,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08例),将2018年7~12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08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比较,见表1。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营养支持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者营养不良的患者通知管床医生,主管医生依据患者病情,结合营养状况开具饮食医嘱,护士遵医嘱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医生的治疗及饮食方案,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实施营养护理,具体如下。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5dd75c64d3b18_html_bcc621e660731886.png

1.2.1分析现状

制定项目计划按照5W1H法,用甘特图列出执行计划的实施时间进度、相关负责人员,使用工具及目标。首先找出营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我科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研究讨论后制定调查表格,对本科室老年患者营养护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营养护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①临床护士营养知识不足,没有接受规范、系统培训;②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识别不及时,没有制订健全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相关制度,导致部分临床医生、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评估时,没有正确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患者营养评估;③营养诊疗流程不规范,部分医生、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后,没有根据患者的实际营养状况决定是否需要营养师进一步评估;④住院患者饮食管理不佳,如医生开具饮食医嘱时未考虑到患者个体化因素,医护未真正参与院外带入的饮食管理。针对问题拟定措施,包括营养知识相关培训,规范营养安全管理流程,制定一系列制度与流程(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制度、营养高风险患者管理制度、患者饮食管理制度、营养会诊制度),每个月进行住院患者的营养护理质量监控。

1.2.3项目计划实施

1.2.3.1营养知识系统

培训项目负责人与营养师负责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理论培训4个学时,每学时60min,包括住院患者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及观察、营养风险筛查制度、营养管理制度及流程、患者饮食管理制度、营养会诊制度等。操作训练2个学时,每学时60min,包括营养风险筛查,指导患者饮食、肠内营养等。培训结束所有人员考核通过。

1.2.3.2营养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24h内完成首次评估,由责任护士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膳食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史。通过临床体格检查、营养缺乏病的相关体征、人体测量和人体成分分析、实验室相关指标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MNA-SF评估。医生在48h内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营养师进一步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随后项目组护士对患者每周动态进行评估和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将评估结果主动汇报项目组医生,医生根据评估情况及临床指标动态调整方案。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5dd75c64d3b18_html_5c944d1d568f6d8f.png

2.2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见表3。

表3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x±s

5dd75c64d3b18_html_78fcf8dca8ee08c2.png

注:*P<0.05,**P<0.01。

3讨论

营养护理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治疗以及动态营养监测。但目前院内营养护理存在筛查标准不统一,营养评估制度、流程不健全,医护人员对营养护理重要性尚缺乏充分认识等问题,导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被忽视。实施项目管理后,增强了护士的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意识,健全了营养管理制度与流程,重视医护人员营养支持知识培训与考核,护士、医生和营养师之间积极沟通配合,为患者提供了专业化、个体化的营养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是基于管理学理论的先进的管理方法,是提高医院管理、科室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结语

在项目执行阶段,通过细化指标,动态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营养参数、并发症,开设老年门诊等多途径,对家庭肠内营养患者实施全人全程参与随访,让病情稳定的返家老年患者接受延续性营养和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巧,李法琦.肠内营养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44-3547.

[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23-25.

[3]曹岚,王湘,李君,等.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的临床实践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7):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