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 (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 (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分析

吴碌华

宁乡市人民医院 410600

【摘要】目的: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患者容积测量情况分组,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撷取的4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甲组(EATV≤75ml)65例、乙组(EATV>75ml且<150ml)288例、丙组(EATV≥150ml)107例,分析EATV对3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而EATV和BMI、TNF-α、hs-CRP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结论:EATV和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密切,临床方面需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以便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冠心病;临床价值;预后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所致血管腔狭窄/阻塞,而发生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心脏病[1]。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成: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以及猝死。主要表现:典型胸痛、血压下颈、休克、心衰等。肥胖,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脂肪组织为能量储备器官、调节器官,在脂肪组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时,相互间会产生一定影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进行调控。心外膜脂肪组织ETA,为内脏脂肪组织,EATV增加则会加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几率。为此,本研究重点评判R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情况和方法

1.1资料情况分析

按照患者容积测量情况分组,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撷取4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65例、288例、107例。甲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n=42 vs n=23);年龄区间为35~80岁,平均(57.5±3.4)岁。乙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n=179 vs n=109);年龄区间为36~80岁,平均(58.2±3.5)岁。丙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n=59 vs n=48);年龄区间为38~78岁,平均(58.7±3.7)岁。3组病例的临床相关数据均列入统计学软件中,加以分析和处理,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心脏瓣膜病者、原发性心肌病者、先天性心脏病者、心源性休克者、血小板减少症者。

1.2方法

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和了解,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所有患者均实行64排螺旋CT检测EATV,在AW4.6工作站上选择容积测量工具,然后明确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心脏范围。待心脏边界确定后,合理调整脂肪组织CT值。利用彩色编码,并合理设置CT值所在范围的颜色,以便充分发挥容积测量工具的作用,测定CT值范围的组织容积,整个过程经放射科经验方法医师操作。

1.3观察项目

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EATV水平和相关因素(体质量BMI、hs-CRP、TNF-α)的关系予以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文临床涉及的临床数据,均输入SPSS25.0软件中,对EATV水平和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3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均以X±S表示,予以t检验处理。

2.结果

2.1 EATV水平和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

经研究发现,EATV和BMI、TNF-α、hs-CRP的关系,均为正相关,如表1。

1 EATV水平和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

项目

R值

P

BMI

0.411

<0.05

hs-CRP

0.679

<0.05

TNF-α

0.676

<0.05

2.2 3组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的比较

3组TG、TC、HDL、LDL、FBG、TNF-α、hs-CRP比较,甲组除HDL高于其他两组,剩余指标均明显低于乙组、丙组,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如表2。

2 3组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的比较5dd385139d8e2_html_2570a5e2b93dac0d.gif±s

组别

甲组(n=65)

乙组(n=288)

丙组(n=107)

TG(mmol/L)

1.55±0.76

1.89±1.49

1.99±1.18

TC(mmol/L)

4.45±0.86

4.67±1.14

4.72±1.23

HDL(mmol/L)

1.13±0.24

1.03±0.25

1.02±0.18

LDL(mmol/L)

2.75±0.81

2.97±0.98

3.03±0.92

FBG(umol/L)

5.52±0.98

6.11±1.85

6.44±1.82

TNF-α(ug/L)

80.43±18.25

108.43±29.22

140.28±40.69

hs-CRP(mg/L)

29.43±4.55

75.27±7.69

164.36±16.82

2.3 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原因和较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并发高血压及糖尿病、吸烟、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因此临床方面需予以重视。

3.讨论

ETA为处于心肌、心包脏层的脂肪组织,可明确内脏脂肪心脏沉积的程度。脂肪组织大多位于房室沟、室间沟,以及右心室等部分,因ETA、四周心肌、冠状动脉间没有纤维筋膜层,脂肪细胞可透过心肌纤维层、动脉间。在受到生理的作用影响,心外膜、冠脉四周脂肪组织,会对冠状动脉功能、能量分隔进行保护[3]。若是发生脂肪组织扩增情况,病理生理为促炎性的状态,会构成有害止毒性,在心肌纤维层、冠状动脉四周分泌较多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脂肪激素,这时易于对血流动力学、代谢、免疫等,造成直接的影响。经本次研究可见,EATV水平和BMI、hs-CRP、TNF-α,P <0.05。可见,EATV与BMI、TNF-α、hs-CRP的关系,为正相关。3组TG、TC、HDL、LDL、FBG、TNF-α、hs-CRP比较,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说明,hs-CRP和TNF-α,可共同参与到动脉硬化形成中,促进炎性反应和血小板激活[4]。同时,能降低氧化磷酸酶生活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构成不同程度影响。需要注意事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ETA释放促炎性因子、炎性因子,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毒性损伤有关,临床方面需予以重视,以便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的质量。

总而言之,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应避免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彦月,李旭,林文华等.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3):208.

[2]佚名.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8,46(10):53-57.

[3]陈玉香,吴奇新,吴晓秋等.冠心病患者EATV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河北医学,2017,23(9):1474-1477.

[4]佚名.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筛选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9):46-49.